(自考)经济学原理中级(宏观) 课件 第二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pptx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第二十五章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
一、凯恩斯交叉模型
在此,我们暂不考虑货币市场,仅分析产品市场上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对支出进行了两种区分,分为实际支出和计划(意愿)支出。
·实际支出:所有的消费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真实花费在产品或服务上的总数额,其数值就等于一个经济体的国内总产值,即在第二十一章中介绍的GDP,我们将实际支出记为Y。
·计划(意愿)支出:消费主体意愿花费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总和,记作PE。从两者的不同中,就可以推导出凯恩斯交叉模型。
一、凯恩斯交叉模型
(一)家庭行为
家庭行为主要与消费有关。凯恩斯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Y-T)
一、凯恩斯交叉模型
(二)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主要与投资有关。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概念与买股票、买房等生活中常见的投资行为并不相同。
·投资是资本的形成过程,指的是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厂商存货价值的增加。
·投资取决于两个因素: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在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上,只有那
些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收益率)不低于利率(即成本)的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I=I(r)
一、凯恩斯交叉模型
(三)政府行为
对于政府行为的讨论更为简单,并不考虑政府复杂的投资行为。只关心其消费与支出G,以及政府的收入,也就是税收T。
因此,在封闭经济下,三部门经济中的计划(意愿)支出PE为:
PE=C+I+G=C(Y-T)+I(r)+G
·C(Y-T)是出自消费者自身的效用最大化的决策,I(r)是出自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决策,G是政府的支出决策,三项全部出于自身的计划或者意愿,故叫作计划(意愿)支出。
·假设税收T、计划投资I、政府购买G都是外生固定的。
·从方程中可知,计划支出PE是收入Y的函数。
·严格来说,PE曲线并非直线,在此为简化模型,我
们认为斜率不变。
·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即Y=PE,经济就会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且该均衡点是稳定的。
·因为根据理性人的假设,当计划实现时,人们没有理由改变当下的行为。
·左图中45°线为支出均衡时所有可能的情况,45°线上的任意一点,其纵轴的值和横轴的值均相等。
·A为计划支出函数与45°线的交点,也是均衡点,在该点时,经济达到凯恩斯交叉均衡。
45°
Y
图25-1凯恩斯交叉图
E
E=Y
凯恩斯交叉图
计划支出:
PE=C+I+G
A
0
·凯恩斯交叉图不仅可以解释均衡状态,同样也可
以展示失衡状态。
·当总支出曲线位于45°线的上方时,总支出超过了总收入,经济可能会进入通货膨胀阶段。
·反之,当总支出曲线位于45°线的下方时,总支出低于总收入,经济可能会进入衰退或萎缩阶段。
·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45°
Y
图25-1凯恩斯交叉图
凯恩斯交叉图
计划支出:
PE=C+I+G
E=Y
A
E
0
·实际支出Y和计划支出PE存在区分的原因主要在于,
企业往往会由于销售和预期的不一致而产生一些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简单地说,如果企业实际卖出的产品比预期计划要卖出的产品多,那么仓库里的产品就会比计划的少,此时企业的存货投资减少;反之,如果企业实际卖出的产品比预期计划卖出的产品少,那么仓库里的滞留商品就变多了,此时企业的存货投资增加。
计划支出:
PE=C+I+G
Y
凯恩斯交叉图
A
45°
图25-1
E
o
凯恩斯交叉图
E=Y
凯恩斯交叉图
·这种企业存货的意外变化,会引起企业改变生产水
平,推动经济自发趋向均衡。
·当经济中GDP的水平为Y₁时,即计划支出PE₁小于实际支出Y₁,此时企业卖出的产品少于生产的产品,存货投资增加。此时企业生产的需求将下降,导致
部分工人失业,从而生产减少,推动经济走向均衡
点A。
·当经济中GDP的水平为Y₂时,此时计划支出PE₂大于生产Y₂,企业卖出的产品多于生产的产品,存货投资减少。此时企业生产的需求上升,将雇用更多工
人加大生产,推动经济走向均衡点A。
图25-2经济自动调整至均衡点
二、财政政策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凯恩斯交叉图为我们展示了宏观经济中总收入和总支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各种宏观经济环境中,总支出、总收入、政府支出和税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而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