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城镇道路工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镇道路工程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为减缓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P5。
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要求之一的承载能力是指: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以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P5。
3、道路基层材料包括:嵌锁型材料、级配型材料、整体型材料。P3
4、路基宜加设半刚性垫层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P6。
5、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镇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垫层应是:排水垫层和防冻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P6。
6、水泥混凝土里面过程中,应根据的了解他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宜选用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贫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P6。
7、引气剂与减水剂等添加剂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时,不得发生(絮凝)现象P33。
8、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密实-悬浮结构的特点是: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的特点是: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大(OGFC排水沥青);骨架-密实结构的特点是: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也较高(沥青玛珶脂SMA)P9。
9、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擦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所构成P8。
10、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形成的混合料P11。
1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力杆的设置:特重交通路面的横向胀缝与缩缝;重交通路面的横向缩缝P7。
12、严寒地区的路面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宜小于(F250)P33。
13、对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有(整体稳定性、变形量)P4。
14、对路面使用要求的主要指标有:平整度、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透水性、抗滑能力、噪声量P5。
15、高等级路面一般由(面层上层、面层下层、磨耗层)构成P3。
16、用作道路基层材料的整体型材料有:石灰、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和石灰煤渣P3。
17、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面层对沥青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有: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P9。
18、沥青混合料按结构可分为: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P9同上第8题。
19、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混合料P11。
20、改性沥青SMA路面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变形能力、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能力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等路面性能都有较大提高P11。
21、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P13。
22、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的确定因素有(路面层位、交通量)等P13。
23、(高液限黏土、粉土和含有机质细粒土)不能用作城镇道路路床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P3。
24、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所需的厚度,应根据(变异水平等级、交通等级、公路等级)按现行规范选择并经计算确定。
25、面层混凝土板通常为: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P6。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
1、无机结合料基层是一种(半刚性)基层P20。
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优点是:结构较密实、孔隙率较小、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适于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较合理P20。
3、石灰稳定土的(干缩和温缩)特性十分明显,且都会导致裂缝P21。
4、二灰中的粉煤灰越多,早期强度(越低),3个月的龄期的强度增长幅度也越大P21。
5、二灰稳定土早期强度较低,随龄期增长,养护温度低于(4℃)时强度几乎不增长进行P21。
6、路堤施工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堤的(稳定性)P24。
7、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路基与构筑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P25。
8、城镇道路基层工程中,(材料和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P20。
9、水泥稳定土与石灰稳定土相比具有许多特点:抗冻性好、初期强度高、水稳定性好P21。
10、二灰稳定土稳定基层的优点是:水稳定性好、抗冻、扳体性较强P21。
11、石灰稳定土基层运输与摊铺施工技术要点是:雨期施工应防止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湿养;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拌成的稳定土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厂拌石灰土摊铺时路床应湿润;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P23。
12、在道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