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发布:2020-02-23约2.6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内容: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在初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原子(atom)、分子(molecule)、离子(ion)等。 介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蔗糖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铜、铁、金刚石、氦气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食盐(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 一.分子与原子 1.分子、原子的比较: 共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即能直接构成物质; (2)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即同种分子或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注意: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3)都是微粒,都具有微粒性,即质量、体积小,微粒间具有间隙,微粒间在不断运动 注意:物质的温度升高,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而微粒间的间隙变大,微粒的运动速率增大 不同点: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2)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联系点: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联想与启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现象: A.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 B.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 C.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2)解释: A.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 B.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 C.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3.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情况: 原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央) 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都具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氢原子中无中子。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电子在核外很大的空间中作高速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接近光速)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 (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核电荷数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4)质量关系:原子的质量 = 质子的质量 + 中子的质量 + 电子质量 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核中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元素符号 1个原子的质量/kg 氢 H 1.674 ╳ 10-27 碳 C 1.993 ╳ 10-26 氧 O 2.657 ╳ 10-26 铁 Fe 9.288 ╳ 10-26 A.为了方便描述原子的质量,国际上提出了“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B.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单位为“1” 公式表达式:Ar(原子)= 例如:Ar(H)==1, Ar(O)==16 C.在数值上,可以近似的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相对分子质量(Mr)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Mr(H2O)=2Ar(H)+ Ar(O)=2+16=18 Mr[Ca(OH)2]=Ar(Ca)+ 2[Ar(O)+ Ar(H)]=40+2(16+1)=74 注意: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时,务必注意符号的书写格式 4.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不同,电子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能量高的远离原子核; (2)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 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 B.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排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