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第三章重难点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课后作业
练习一
填空题
1、凝固是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包括由液体向晶态固体转变,称为 ,及由液体向非晶态固体转变,称为 。
2、物质自由能G随温度上升而,液相自由能GL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斜率固相GS的斜率T<Tm时,固-液体积自由能之差:ΔGV = GS-GLΔGV称为 。其表达式为: 。
4、由公式可以看出, 是影响相变驱动力的决定因素,过冷度ΔT ,凝固相变驱动力ΔGV越大。
5、设固相表面曲率k0,由于曲率的影响物质的实际熔点比平衡熔点Tm(r =∞时)Sb, Bi, Ga等少数物质,固态时的密度低于液态的密度,压力对熔点的影响与上述情况 。
7、特定温T*下液、固相成分达到平衡时,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为: 。
8、假设液相线及固相线为直线,则随温度的上升,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为 。
9、对于K0<1,固相线、液相线张开程度 , K0越小,固相成分开始结晶时与终了结晶时差别越大,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 。因此,常将∣1- K0∣称为“ ”。
解答题:
1、从热力学角度证明:>,并说明此式的含义。
2、从热力学角度证明凝固相变驱动力的表达式:。
3、在右图中,液态合金成分为C0。假设在冷却过程中按平衡方式凝固(液相及固相成分均按相图变化),在图上分别标出T1,T2 及任意特定温度T*与液相线、固相线的交点的成分,以及两个空白的( )中的相区。
4、根据K0的热力学表达公式[教材(3-11)(3-12)],说明:
(1)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主要取决于哪两方面热力学因素?
(2)若假设 K0<1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练习二
填空题
一般来说凝固形核是以 方式进行的,即依靠 或 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 形核”或“ 形核”)。
均质晶核形成时,设晶核为球体,系统自由能变化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液-固体积自由能之差(由引起)为相变 ,而固-液界面能(由引起)则 相变。
球状固体质点从金属液中开始形成时,只有其半径r大于临界晶核半径r*时,其统自由能ΔG随r增大而 ,固体质点才能稳定存在,称为 ;而在r<r*时,随r 增大而 ,这时不稳定的固体质点还不能称为晶核,而只能称为 。对应于r=r*的系统自由能最大值ΔG*称为 。
临界晶核半径r*与过冷度ΔT成 关系。形核功与过冷度的关系为ΔG*∝Δ,过冷度ΔT ,ΔG*越大,ΔT→0时,ΔG*→ ,这表明过冷度很小时 ,也从数学上证明了为什么物质凝固必须要有一定 。
形核功ΔG*的大小为临界晶核表面能的 , 它是均质形核所必须克服的 。形核功由熔体的“能量起伏”提供。因此,过冷熔体中形成的晶核是“ 起伏”及“ 起伏”的共同产物。
过冷度ΔT增大,r*及ΔG*下降,形核率I 。对于一般金属,过冷度ΔT较小时,均质形核的形核率几乎始终为 。当温度降到某一程度,达到临界过冷度(ΔT*),形核率迅速 。研究表明,ΔT*≈ Tm左右,可见,均质形核需要 的过冷度。
非均质形核与均质形核临界半径r* 。通常情况下,非均质形核功ΔG远 均质形核功ΔG,非均质形核过冷度ΔT*比均质形核的要 。
新生晶体与杂质基底之间的界面张力σSC越小,接触角(润湿角) ,则ΔG ,夹杂界面的非均质形核能力 ,形核过冷度ΔT* 。
基底晶体与结晶相的晶格错配度越小,共格情况 ,界面张力 ,越容易进行非均质形核。
一般认为:≤ ,为完全共格,非均质形核能力强; << ,为部分共格,杂质基底有一定的非均质形核能力;>25%,为 ,杂质无非均质形核能力。
二、选择题
1、右图所示均质形核情形下三种半径与温度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临界晶核半径r*与过冷度ΔT成反比,即ΔT越大(温度越低),则r*越小。
液体中原子团簇的统计平均尺寸r°随温度降低(ΔT增大)而增大。
过冷度达到ΔT *之后,原子团簇平均半径r°已达临界尺寸,开始大量形核。ΔT *理解为大量形核过冷度。
只有过冷度ΔT达到或超过ΔT *,才可能有稳定晶核存在。
2、非均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相比,下面哪一种说法的是正确的?
两者临界半径r*相同,形核功ΔG过冷度ΔT*比r*相同,远小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