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 * * *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神经纤维:轴突或者长的树突以及包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1、结构基础 2、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只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完整性、单向性 缩手反射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反射过程也就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神经冲动 ? 结论 a b (1) a b (3) + + + - a b (4) + + a b (2) -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恢复 传导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 2、突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②树突膜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3、突触类型 轴突与细胞体 轴突与树突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神经元轴突兴奋 递质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B神经元兴奋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递质受体: 递质作用: 递质的化学本质: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神经递质传递: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小结: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细胞间的传递 结构: 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特点: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 传导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特点: 双向传导 传导形式: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比较兴奋的传导 实质 传 导 方 向 传 导 速 度 信 号 形 式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快 慢 双 向 单 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 练一练 D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脑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脊神经 (31对) 周围神经系统 1、人体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脊髓 灰质位于中央,蝴蝶形 白质位于周围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20页资料)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 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成人受大脑控制。 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出现问题 2、各级中枢示意图 位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