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 .pdf

发布:2025-03-21约5.4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第1页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

在“5?12”汶川__中,通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震中地区与外

界完全失去了联系,给了解情况,指挥抗震救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一场大震何以造成通信瘫痪,该怎样避免在自然灾害面前通信

失灵的问题重蹈覆辙?航天专家们对此展开了思考,对加强我国通信

卫星系统建设,增强在应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能力颇有启示。

卫星通信成为灾区“香饽饽”

“5?12”特__,使汶川、北川等震中地区地面光缆系统和通信

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信息孤岛,而救援人员正是利用卫星通信,

使指挥部及时了解了震中地区的情况,为指导抗震救灾的正确决策提

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xx年5月底,地

震灾区共投入卫星移动电话1879部、应急通信车及其他应急通信装

备1093台/套,中数据速率卫星基站80套、卫星通信小站100套,

卫星电话累计通话16.5万余次,累计通话时长282万余分钟。卫星

通信显示出地面常规通信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第1页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第2页

灾区与外界的首次通信联络靠的是卫星电话;区域通信恢复靠

的是卫星基站;现场采访、直播报道靠的是通信卫星和移动转播车;

现场指挥靠的是卫星电话、应急通信车、背负式卫星通信小站;堰塞

湖无人视频监测、灾区可视电话开通靠的是宽带卫星数据采集终端。

卫星通信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创造了“三个第一”。即:

实现了汶川映秀镇灾后的第一次通话。5月12日,灾区通信设

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震中汶川映秀镇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后,5月

13日21时,抢险救灾人员通过艰难跋涉送达了10部卫星电话,从

震中映秀镇打出了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向指挥中心的领导汇报了当地

灾情。此后,映秀镇各搜索小组使用卫星电话,实时和指挥部取得联

系,为救援物资投放、天气及地形情况通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为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障汶川灾后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的开通。由于灾区地面移动

通信基站受到严重损坏,地面移动通信只能采用卫星方式实现基站覆

盖。5月16日,使用中卫1号通信卫星提供的卫星通信传输链路,

中国移动开通了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移动基站,灾区人民终于可以使

用手机同家人取得联系。

实现映秀镇灾后第一个实时视频传送平台。5月15日,通过紧

急安装的卫星宽带视频系统,将映秀镇现场灾情的视频、语音实时传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第2页

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的将来--第3页

回指挥中心,成为映秀镇唯一的实时视频传送平台,为映秀前沿指挥

中心和后方指挥中心提供了稳定的全方位通信保障,给前沿抢险救援

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卫星宽带视频传输站架起了前线

部队指挥中心和四川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的实时沟通平台,并为广大灾

民、搜救人员和媒体提供卫星IP电话、卫星宽带上网、双向视频语

音通信、传输新闻稿件和图片等通信服务,成为抗震救灾的至关重要

的窗口和媒介。

大震暴露我国卫星通信的“短板”

在采访中,专家们在列举了卫星通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同

时认为,卫星通信虽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抢眼”,但也暴露出许

多问题,现状__,加强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

高度关注。

航天专家戚发轫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通过

地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