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之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1】20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一)中亚地区 与中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与中国接壤。资源丰富,经济落后,政治专制,与新疆关系密切。 中亚政局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内外交错的颜色革命。 中亚地区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向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自从美国借助阿富汗战争实现其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之后,美俄围绕中亚主导权的战略博弈就从未间断过。 (二)南亚地区 南亚地区有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孟加拉国和中国相邻。水源上游多在中国,缅甸有中国输油管道,印度穷兵黩武,资源通道过印度洋。 南亚地形图 (三)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东南亚 东南亚有中国资源运输线,是中国的重要市场,众多国家与中国有岛礁和领海争议,各非社会主义国家均怕被中国赤化,有东盟协调政策。 湄公河之争 能源安全遭遇“马六甲困局” (四)东亚地区 东亚地区有日本、美国(关岛)、韩国、朝鲜、俄罗斯与中国相邻。经济大国日本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与美日韩的缓冲地带不稳定,中日有海洋权属、钓鱼岛权属争议。 钓鱼岛地形 韩国“天安号事件”的实质是美日韩关系问题。 (五)西亚地区 西亚动荡主要是“两伊问题” 美国在中东的强势存在,中国是受益国。 中国应当支持温和的国家政权稳定; 对反美而不操纵石油的国家,应谈判解决问题。 反美而操纵石油的国家,中国应放任其余美国的斗争。 (六)南太平洋地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 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变”、“乱”、“险”交织,“变脸”不断、“乱象”纷呈、“险象”环生。面对“乱云飞渡”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准确“把脉”、从容应变。 伊拉克安全形势难有根本好转 伊朗核问题更是错综复杂 2010年9月22日,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外长在美国纽约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会议。 伊拉克战争已爆发七年有余,美国扶植的伊拉克政府虽然渐已基本控制局面,美国也加快了从伊拉克“撤军”进程,但“基地”组织仍不时制造重大恐怖袭击活动,伊拉克安全形势难有根本好转。而伊拉克“大选”之后的新政府因为党派矛盾而一再“难产”,伊拉克政治前景也难以明朗。 澳大利亚是中国矿产和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总结 * *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一、国家安全概述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三、中国国家安全应对战略初探 所谓的安全战略是一个有效的协调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战略。 国际安全战略为国内安全服务,国内安全战略最终保障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概述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国家安全 国内安全 国际安全 美国 韩国 泰国 澳大利亚 日本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越南 印度 美国借道双边同盟重返亚洲,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试图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 中印边界冲突 美印、俄印军事合作引人注目 * 2006年12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同意向印度出售民用核燃料和核技术法案,美印核合作启动。2010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1月5日到9日访问印度,双方要在这次访问中敲定总额120亿美元的军火交易。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将于今年12月携军火大单访问印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梅德韦杰夫访印时双方将正式签署第五代战机研发协议,俄方将在今后10年向印度交付250至300架第五代战机和45架军用运输机。 普京与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 国内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 南海岛礁争议 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