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历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重点笔记.pdf

发布:2016-03-06约4.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考研真题 一、简答(每题8分) 1.简述蒙代 -弗莱明模型 2.国际直接投资类型与特点 3.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为什么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4.大量外资进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5.列举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绩效管理的方法 二、论述题 1.给出美元对欧元的即期汇率A (中间价)和1年期预期汇率B (中间价), 小李是一名报价员,如何用升贴水向客户报价?(20分) 答案:先判断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B-A)/A=M%,报价升水M% 2.结合麦当劳的产品,分析跨国公司是如何结合全球化战略和本地化战略的。 3. (给出一小段材料) (1)分析材料中中国专家为什么建议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2)分析为什么美国对华的主张从要求人民币升值变为要求汇率更有弹性。 三、案例 1.如果这些非理性动机不加以克制,中资银行还会走更多弯路。实际上,与经验 丰富且基础雄厚的欧美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一段时间内很难与之匹敌,除非是 打价格战——以极低的利率提供贷款。 中资银行扩大海外市场的努力正遭人诟病,股东付出了高昂代价,只换回有 限的收益。一些分析师开始质疑,中国几家大银行以并购、合资手段拓展海外业 务的努力,是否既无必要又带有很高风险。在获利丰厚和存款上升的鼓舞下,中 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正在海外攻城略地,并购外国同业或开设海外 分支。 中国工商银行日前宣布,其印度孟买分行已获得经营牌照。这是中国主要银 行首次进军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但此举既分散精力又成本高昂,若是将 这些资源用来推动欣欣向荣的国内业务,或许更加适得其所。过去5年他们花了 95亿美元收购同业,但市占率没有因此提高,获利也只增加3.5%,成本实在是 很高。 这只是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或投资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中国一些银行突然觉 得原来那些可能遥不可及的目标都从天上陨落,对方出售的价格变得非常有吸引 力,自然就会产生难以遏制的冲动。因此部分中资银行频频出手,到海外参与并 购。但研究发现,近年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不少。 例如2007年5月,正在筹建中的中投公司下了第一单:斥资30亿美元以每 股29.605美元收购美国黑石集团1.01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相当于黑石总股本 的约10%,投资锁定期为4年。黑石集团于2007年6月22 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 交易,每股IPO价格为31美元。随后金融危机突至,在市场系统性下跌之下, 黑石的股价一路下跌,到2009年初市场复苏之前,最低跌至5美元以下,让中 投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就像20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催生了日本银行海外并购热潮一样。自1985 年9月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汇率的升值速度让人瞠目结舌。1985年9 月,1美元可兑换250 日元。在 “广场协议”签订后不到3年内,日元相对于美 元的升值幅度达到100%。财大气粗的日本人挥金如土,大肆购买美国的银行和 企业,被视为美国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也一度被日本纳入囊中,以至于美国人惊 呼日本人在 “购买美国”。 不过,日本同行的教训并未引起中资银行的重视,反而比日本同行走得更远。 虽然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热情高涨,但分析师却对此提出质疑,外国经营环境会 比中国好吗?经济状况现在还不能看清楚,况且收购以后,有没有管理以及整合 的实力,民生银行收购美国美联银行就是一个例证。 2007年10月,中国民生银行以每股17.76美元的价格首次入股美联银行, 持股比例为4.9%。2008年12月,民生银行又迈出第二步,斥资2.04亿元,以 每股4.85美元的价格再次持股5%。至此,民生银行持有美联银行9.9%的股份。 然而,民生银行对于美联银行的“三步走”战略还未完成,就已成为败笔,而参 股到控股的愿景也戛然而止。 我们无意批判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并购行为,只想就事论事看看此次并购典型 案例的市场得失。对于中投公司和民生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当了冤大头这个教 训,对于中资银行沸沸扬扬的并购行为,也终于有了比较之后的冷静认识,连美 联银行这样的银行都搞不定,更何况其他大的美国大中型银行。 既然跨国并购难以实现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多中资银行还要到海外去收购 呢?有分析认为,至少有两个非理性原因:一是买方管理者过于自信。中国的部 分银行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有些银行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就 以为可以到欧美赚钱,这就是自信心膨胀的问题。二是某些银行紧锣密鼓地要收 购某外国银行,因为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