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3-16约2.06万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开辟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了解庐山,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

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

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

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

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

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

1、明确训练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

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比较: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

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

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

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

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

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感受作者文笔的优美。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