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气质和性格.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气质和性格 第一节 气质及其学说 第二节 性格及其形成 第三节 人格理论 第四节 人格评估 第一节 气质及其学说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性”、“脾气”相近似。 所谓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气质的学说 (一)气质的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一前377)提出了体液说。 认为构成人体内的体液有四种: 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 血液 多血质 黄胆汁 胆汁质 黒胆汁 抑郁质 粘液 粘液质 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都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 血液具有热一湿的性能,多血质的人温而润,好似春天一般; 粘液具有寒一湿的性能,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似冬天一样; 黄胆汁具有热一干的性能,黄胆汁的人热而躁,如夏季一般; 黑胆汁具有寒一干的性能,抑郁质的人冷而躁,有如秋天一样。 按照希波克拉底的原意,他所谓的四种气质类型含义很广——即决定人的整个体质(也包括气质)。 体液学说,在五百年后为罗马医生盖仑(C.Galen,约130—200)所发展。他将四种体液作种种配合而产生出13种气质类型,并用拉丁语temperameteum一词来表示气质这个概念。这便是近代“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 希波克拉底关于四种气质类型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他用四体液来解释气质类型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二)其他气质学说 阴阳五行说 《黄帝内经·灵枢》 气质的体型说 德国克瑞奇米尔 美国谢尔登 气质的血型说 古川竹二 气质的激素说 伯曼 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巴斯 (三)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 多血质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际、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缺乏持久力。 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暴躁。 粘液质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 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行动缓慢、多愁善感、能察觉他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富有幻想、胆小孤僻。 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偏于中间型或混合型。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 强度: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相当 。 灵活性: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四、如何对待气质 (一)如何评价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它只能使个性带有一定的色彩。 其次,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 再次,气质本身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但会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 (二)气质与教育工作 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 其次,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三,要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消极面、发扬积极面。 最后,教师本人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第二节 性格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性格 在国外的心理学文献中,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这个概念强调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由外部条件决定的行为。 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其次,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再次,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二、性格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对性格生理基础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 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性格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合金。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区别: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