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2_3大气环境__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训练含解析湘教.docx
PAGE
7-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选择题
(2024·潍坊模拟)西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巨大影响。当地时间2024年2月9日,风暴“西娅拉”带来的强风和暴雨持续攻击法国、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地,风速超过40米/秒。气象专家经过长期探讨发觉,正常年份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重量)分布受大尺度因子影响,具有肯定的规律性(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分布图
1.本次风暴“西娅拉”对欧洲影响巨大,缘由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温快
B.平原丘陵面积广,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多
C.西风带向南扩张,水平气压梯度异样大
D.西风带向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西风分速在南半球较大的主要缘由是()
A.海洋面积广袤B.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
C.地形起伏较小 D.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小
【解析】第1题,本题宜用解除法。全球气候与洋流不行能出现很大、很快的改变,A错误;欧洲平原面积广,但平原无冰雪分布,B错误;由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较夏季更强,且向南扩展,故可能增加暴风雨的强度,增大影响范围,C正确;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南移,D错误。故选C。第2题,南半球海洋面积广袤,摩擦力小,西风势力更强,故选A。
【答案】1.C2.A
在赤道旁边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剧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因此叫赤道无风带。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会有肯定幅度的移动
B.非洲分布最广
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
4.此时,图中K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第3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随之移动,故赤道无风带的位置会有肯定幅度的移动,A项正确;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故B项错误;受赤道无风带影响的地区天气特征多变,故C项错误;位于热带地区,故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错误。第4题,考查等压线图上推断风向。依据等压线大小可知,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K地盛行东南风,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错误,可以解除B、C、D项。
【答案】3.A4.A
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读图,完成第5—6题。
5.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海陆位置
C.季风 D.地形
6.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A.N地>M地 B.P地>N地
C.Q地>P地 D.Q地>M地
【解析】第5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推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旁边密集,说明区域内部差异多是地形因素。第6题,4个地点中,只有P和N在同一河流,P在下游海拔低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气温低。
【答案】5.D6.B
下图为地球某较大尺度区域肯定高度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图中数值单位是百帕,M、N、O、P4点处于该地区大气对流层上界,距海平面约12km。若甲、乙两地对应的地表区域分别为a、b。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关于a、b所在位置的推断,正确的是()
A.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B.a位于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C.a、b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D.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8.甲、乙、a、b4个区域间大气流淌方向是()
A.甲→乙→b→a B.a→b→乙→甲
C.a→乙→甲→b D.b→乙→a→甲
【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该地对流层厚度为12km,为中纬度地区的特征;图中甲乙分别为气旋、反气旋,分别呈现逆时针、顺时针,与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运动特征一样,据此,两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选C。第8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甲为低压、乙为高压,对应的a、b应分别为高压、低压,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据此,4个区域间大气流淌方向是a→b→乙→甲,故选B。
【答案】7.C8.B
(2024·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9题。
9.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解析】据图可知,90°E旁边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推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答案】A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