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住房公积金供求市场非均衡模型研究.doc

发布:2018-05-21约3.8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住房公积金供求市场的非均衡模型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有效供求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住房公积金供给和需求的各种因素,并借助非均衡理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以上海为例,通过测算市场的有效供给量、有效需求量和非均衡度,分析了该市住房公积金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非均衡 有效供给 有效需求 非均衡度      住房公积金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相关作用的,当住房公积金市场出现供给大于需求时,大量公积金沉淀闲置在银行,资金的利用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从而引起市场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当住房公积金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时,公积金的供需矛盾,导致职工提取公积金和公积金贷款等有效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相当比重的潜在公积金需求不能向现实的需求转化。   住房公积金供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住房公积金供给的因素分析   住房公积金供给的来源渠道包括公积金归集数量、公积金贷款的本金还款额和增值收益等。影响公积金有效供给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公积金归集和公积金贷款的本金偿还这两个方面。   根据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有关缴存方面规定,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额度=归集覆盖人数×缴存基数×缴存比例,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数量直接受归集覆盖人数、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的影响,由于缴存比例的变动范围较小,可假定为恒值,故在缴存比例一定的情况下,缴存覆盖的人数越多、缴存基数多大,公积金的归集额越大,反之越少。由于公积金的缴存范围应涵盖城镇所用的企事业单位、缴存基数按照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考虑,所以公积金覆盖人数、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对公积金总的归集数量影响很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的偿还额作为供给的另外一个渠道,受到公积金贷款本金偿还速度的影响,跟贷款规模、还款期限有关。   (二)影响住房公积金需求的因素分析   住房公积金在使用时首先必须满足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时有款可提;其次,在满足职工提取的前提下,也应该保证每位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在履行了公积金的缴存义务后有权???进行公积金贷款,这是每位缴存职工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而购买国债和资金沉淀则属于在满足公积金提取和公积金贷款两类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国家允许的住房公积金两种不同的投资使用方向。提取额和贷款额度在住房公积金使用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住房公积金的主要使用方向包括公积金提取和公积金贷款两个方面。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有关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规定,公积金提取额度受提取人数、平均提取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提取人数越多,个人提取比例越高,公积金总的提取额度就越大;而公积金贷款跟采用公积金贷款购房面积的数量、住宅市场的销售价格等有密切的关系。   住房公积金市场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一)非均衡理论及其模型简述   非均衡理论主要探讨在供求不能完全相等的情况下,各种经济力量如何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到彼此相适应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达到均衡。其最基本的非均衡模型由三个方程组成:需求方程、供给方程和交易量方程。具体形式如下:   Dt=αXdt+μdt(t=1、2、3……)(1)   St=βXst+μst(t=1、2、3……) (2)   Qt=min(Dt ,St)(3)   在以上联立方程组中,式(1)为需求方程,式(2)为供给方程,式(3)为交易量方程。其中Dt、St分别表示时期的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Xdt、Xst是各种影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外生变量,α、β是待估变量,μdt、μst是方程的随机误差项,并假设μdt、μst的均值为0,方差为常数,无序列相关、且与Xdt、Xst相互独立,Qt表示时期的实际交易量。在最小原则条件下,市场交易量Qt并不同时等于需求量和供给量,而是等于需求量和供给量中的较小的一个,即Qt=min(Dt,St)。   宏观非均衡模型都是以最小原则方程为基础的,但它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复杂的经济生活。因此,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并考虑其聚合效应,这里采用双曲线型聚合方程,其表达式为:   Q=1/2*(D+S)-1/2*((D-S)2+4*r2*D*S)1/2(4)   对于任意的r,由上式得:Q<min(D,S),且limQ=min(D,S)r→0   r=0时,即宏观市场摩擦消失,宏观市场交易严格符合短边规则。   (二)住房公积金市场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建立   本文在分析住房公积金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对影响公积金需求和供给的变量进行有效筛选,最终确定住房公积金市场有效供求数量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方程。   住房公积金有效供给模型为:   SUP=C(1)*FGM+C(2)*PJGZ+C(3)*BJCH+ C(4)+μs (5)   式中:SUP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