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十六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B) 含答案.doc

发布:2019-08-06约5.5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十六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主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况 D.土地利用 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彻底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格局。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成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③改善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该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限制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是我国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8.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10.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开发潜力大。2018年11月,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穿越了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质条件极不稳定的横断山区核心区,打破了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纪录,创造了电网工程在海拔、海拔跨度、自然条件复杂等方面的世界之最。它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藏中地区缺电问题,为川藏铁路提供了保障,为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外运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为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地形地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相比,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 B.生态脆弱,环保要求高 C.高原冻土,施工难度较大 D.海拔跨度大,地质复杂 12.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有利于( ) A.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B.西藏地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 C.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D.促进西藏地区就业和改善民生 天然橡胶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