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doc

发布:2017-05-04约2.6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指出了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规避化学防治带来的危害,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以生物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7   1生物技术应用于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的   优势分析与农药技术防治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应用的污染更小一些,而且不会残留毒物,可以确保森林周边居民与动物的安全。所谓生物防治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对生物间的克制关系与生物代?x产物进行合理地运用,达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的。将生物技术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病虫害并不会产生抗性,而且能够规避森林环境受病虫害防治影响而被破坏[1]。基于此,生物防治技术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实现就地取材,资源丰富性明显,可以节省防治成本。   2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在生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技术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此背景下,对抗病与抗虫树种的培育研究不断深入。在基因重组技术的作用下,远缘物种间的隔阂被突破,同样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了全新探索途径,然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现阶段,害虫对新树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对于森林的危害也更严重。基于此,工作人员因难以及时采集数据信息,导致其很难实时监控新培育的树种,所以,对新树种抗虫能力的掌控并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现代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合理运用,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3.1生物农药防治方式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能够永久消除病虫害。将生物农药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因为其中不包含化学成分,也不会危害人畜与生物,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不大[2]。生物农药具体的防治方法就是保护病虫害的天敌,进而彻底消灭病虫害。   3.1.1昆虫病原细菌的应用   在昆虫繁殖方面,受微生物感染病的影响会使其每代死亡率超过80%,甚至接近100%。而细菌所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病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之下适当调节昆虫种群数量。因而,在对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将引发微生物感染病的细菌作为出发点,对其克隆或者是人工培育,进而形成微生物杀虫剂,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   3.1.2昆虫病原病毒的应用   在生物防治技术当中,昆虫病原病毒防治属于全新的发展方向,具体指的就是研究对害虫有致命作用的病毒,彻底杀死害虫,缓解害虫对森林带来的破坏。而运用昆虫病原病毒所形成的杀虫剂,其实际的杀虫效果理想,不会影响到人畜的生命与健康,且不会残留病毒,属于绿色农药。   3.1.3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与其他生物杀虫剂不同的是,昆虫生长调节剂实际运用的目的并不是将害虫杀死,而是利用药物干扰亦或是破坏昆虫发育期成长,致使其难以正常地生长,或者使其难以完全发育,最终降低害虫的生存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死亡,实现消灭种群的主要目的[3]。   3.1.4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   生物农药在生物防治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最理想,而其中主要有微生物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微生物农药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制作成杀虫剂并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能够有效地消灭病虫害。所以,深入研究昆虫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鸟类防治方式   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鸟治虫的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经济性明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受害林区所具备的特点,合理地引入以此林区害虫为食的鸟类。与此同时,确保鸟类在林区内部可以迅速繁衍与生长,以捕食的方式实现病虫害治理的目标。通过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式不仅能够合理地控制森林内部病虫害,同时也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3生物酶方式   在大部分生物体内都具备特定含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而主要的作用就是确保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而有效地抵制外来蛋白水解酶对于生物体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更加深入。所谓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昆虫肠道内部的蛋白活性作用对其消化系统造成破坏,使其体内的氨基酸严重缺乏,制约其生长与发育,致使昆虫死亡[4]。通过生物酶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杀虫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3.4天敌昆虫引进方式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将治理作为重点,而防患为辅。一旦森林病虫害爆发,需要尽可能抑制其蔓延,杀灭害虫。若森林病虫害尚未爆发,需要针对林区内部有可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