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 基 处 理 与 基 础 工 程 一、影响地基的因素 ㈠.承载力不足 ㈡.变形过大 ㈢.稳定性差 ㈣.地基局部不良 二、地基处理方法 1.碾压及夯实 2.换土垫层 3.排水固结 4.振密挤密 5.置换及拌入 6.加筋 7.其他 三、局部地基处理 ㈠. “局部”地基的含义 软土——松软土、塘底、土井 局部 硬土——路基、墙基、砖井 ㈡.地基局部影响 在结构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导致建筑结构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㈢.局部地基处理 挖除 方法 填实 更换 ㈣.土料选择 1.相近“老土” 2.砂或级配砂石 3.灰土(2:8或3:7) 四、浅层软弱土处理(垫层) ㈠.垫层的分类 灰土垫层 砂垫层 级配砂石垫层 ㈡㈢㈣ ㈡.垫层的作用 应力扩散 减小变形 排水固结 ㈢.垫层设计 ㈣.施工控制要点 分层铺设 “三分” 分层夯实 分层检验 五、深层软弱土处理 ㈠.灰土挤密桩 ㈡.夯实水泥土桩 桩基工程 一、桩基础的组成与分类 桩基础是由桩身和承台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深基础。 桩按传力方式不同,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类。 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直接传给桩端下坚硬土层的桩。 摩擦桩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一定深度,将建筑物荷载传布到四周的土中和桩端下的土中,主要靠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承受上部荷载的桩。 二、打桩顺序 ㈠.确定打桩顺序的依据 根据周围地形、环境、土质、桩的密度、桩的规格及桩机类型确定。 ㈡.打桩顺序的选择 1.桩中心距≤4倍桩边长或直径,应由中间向两侧打设或由中间向四周打设; 2.桩中心距 > 4倍桩边长或直径,可采取上述两种顺序,也可采用逐排打设或由两侧同时向中间施打; 3.当桩的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按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的顺序施打。 ㈢.打桩应注意的问题 当桩区附近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背离它们施打,对同一排桩而言,必要时可采用间隔跳打方式进行。 五、混凝土灌注桩 ㈠.混凝土灌注桩优缺点㈡.混凝土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分类 1.钻孔灌注桩 2.冲孔灌注桩 3.沉管灌注桩 4.人工挖孔灌注桩 5.爆扩灌注桩 * * 承台 桩身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