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优化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优化研究的综述报告
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优化研究的综述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的优化。在探讨过程中,发现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以及财政转移等手段获取收入,同时出现了税费过高、非税收入过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改革建议,如优化税费体制、探索新的收入来源等。
关键词:地方政府收入、土地出让金、财政转移、税费体制、收入来源
一、引言
中国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具有重要的行政、财政等职责。地方政府在承担这些职责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和资源的支持。如何保证地方政府的收入稳定和合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行为和地方收入制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的现状
1.土地出让金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转移。其中,土地出让金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全国共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17.6%。尤其在一些城市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更成为市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2.税费过高、非税收入过多
虽然土地出让金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存在税费过高和非税收入过多的问题。尤其在一些低收入地区,税费收入占比较高,颇有些“压身血”的感觉。而且税费制度繁琐,征收难度大,容易导致征收漏洞和不公平现象。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政府又通过财政转移等方式,从中央和其他地区获取资金。虽然财政转移有助于有效调节地区收入分配,但同时也存在“睡过头”的问题,容易促使地方政府依赖中央,减弱其自主性与责任心。
三、地方收入制度的优化建议
1.优化税费体制
为解决税费过高和非税收入过多等问题,需要对税费体制进行优化。一方面,政府可以对税制进行适当调整,减少对高低收入群体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大力推动非税收入向税收转变,减少对财政收入的依赖程度。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优化征收程序、降低征收成本、完善征收技术等手段,积极开展优化税费制度的工作。
2.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以减轻依靠土地出让金等传统收入来源的压力。政府可以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产业经济,促进消费等手段,提升财政收入的多元化程度。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进一步实现收入增长。
3.加强财政监管
为遏制财政监管不力、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需要加强财政监管体制的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完善寻租的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管。其次,可以建立本地区机关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以便更好的监管权力的运用。最后,应明确财政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责任,提高其在财政监管中的作用。
四、结论
地方政府的收入构成是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应得到足够重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收入存在税费过高、非税收入过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税费体制、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加强财政监管等一系列改革建议。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些收入问题,进一步优化地方收入制度,促进中国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