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知识点.pdf
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知识点
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知识点
正常新生儿体征特点:
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2500g,身长
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2.皮肤黏膜及脐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感染,脐带生后1~7
天后脱落。
3.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易随外界温度变化。
4.呼吸呼吸中枢不成熟,以腹式呼吸为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呼吸节律不规律,40~45次/分。
5.循环心率快,约l20~140次/分。且波动较大,范围在90~
160次/分之间。
6.消化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
24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粪,3~4天后转为黄色粪便。
7.泌尿肾功能差,易发生水肿或脱水。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
8.神经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常出现无意
识、不协调的活动。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
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有神经系统疾病时,
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可由胎盘从母体获得IgG,数月后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
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儿易患各种感染,尤
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度、重度脱水的患儿,以
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
后糖,见尿补钾,防惊补钙、补镁等原则。
①定量:
应包括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等3个部分,液体
总量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的评估来计算。轻度脱水为90~120ml/kg,
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上述液量为禁
食24小时情况下的婴幼儿补液总量,可先按上述剂量的1/2~2/3
量给予,余量视病情决定取舍。3岁以上小儿补液时,补液总量应
酌情减少1/3~1/4.
②定性:
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包括累积损失量部分:低渗性脱水可补
2/3张含钠溶液,等渗性脱水可补1/2张含钠溶液,高渗性脱水以
1/3~1/5张含钠溶液补充,若临床上无法判断脱水的性质时,则先
按等渗性脱水补给;继续损失量部分:一般用1/2~1/3张含钠溶液;
生理需要量部分:常给1/3~1/5张含钠溶液。
③定速:
扩容阶段:常用2∶1等张含钠液(有严重酸中毒时可用14%碳酸
氢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在30~60分钟快速输入,以
迅速改善有效循环血量和肾功能;纠正脱水阶段:主要为补充累积损
失量,一般用总液量的1/2在头8~12小时内补完(若已扩容则应减
去扩容量),速度约为8~10ml/(kg/h),重度脱水、低渗性脱水速
度应稍快,在8小时内完成,轻度脱水、高渗性脱水速度应稍慢,
可在12小时内完成。
④继续补液阶段: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将余下的1/2量在
12~16小时内补完,速度约为5ml/(kg/h)。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
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⑤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血症、纠正低钙、低镁血症:
第1日以后的补液量视脱水纠正的情况而定。
佝偻病-注意事项及其并发症:
佝偻病-注意事项
1、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加辅食。每天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饮食注意选用含钙、磷较丰富的食物。
3、患儿不要久坐、久站,防止发生骨骼变形。提倡婴儿穿背带
裤,防止肋骨外翻。
佝偻病-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
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
贫血等症状。
在一些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
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
婴幼儿感冒流涕的护理要点:
婴幼儿鼻腔发育尚未成熟,鼻腔小,鼻黏膜血管丰富,易发生炎
症,炎症使宝宝鼻塞,也会使宝宝哭闹、烦躁不安,从而影响食欲
和进食。
幼儿接触冷空气,会因敏感而流鼻涕,如早上流鼻涕或鼻塞,常
由过敏引起。这种鼻涕是清水样的,但伤风感冒也会流鼻涕,如果
是黄色的,则可能感染了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