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的理论选择研究.pdf
龙源期刊网
我国证券市场的理论选择研究
作者:于凯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2期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
到有及至目前初具规模。股指期货的推出,结束了我国只有商品期货、没有金融期货的历史,
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期以来“单边市”的运行格局。证券市场由于具备发展空间广阔、规模较
大、具备很强的联动性和调控能力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整个经济发
展的贡献率不容小觑。以关于证券市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分析波浪理论、形态理论和
K线理论三个与证券发展相关联的理论,得出形态理论是更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监管;风险控制
F744A
于凯(1981-),男,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引言
证券市场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广阔、规模较大,并且具备很强的联动性和调控能力,对
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容小觑。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关的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也不断
深入。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理论界已达成共
识,但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解决不好,必将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功能发挥。
证券市场作为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市场,其面临的风险更为多样化,风险监管和风险管控
的难度也更大,也正因为如此,其对国民经济能否平稳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证
券市场发展时间短,各种规章制度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呈现出更高的
风险性。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风险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世界经济或某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特大自然灾害
等;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两类风险不论哪一个被触
发,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都会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以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股市的巨大震荡,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股市持续低迷,我国股
市一度出现探底的危险,整个金融市场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复苏。可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
景下,任何一种风险的发生,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对证券市场的风险监管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1现状
龙源期刊网
风险一词早在19世纪的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中就已经有所涉及,国外对风险的研究比较
成熟的是UlrichBeck[1](1986)对风险一词做出的较为准确的界定,即风险是“对现实的一种
虚拟”,将风险界定为“认识、潜在冲击与症状的差异”。Yates和Stone[2](1992)更进一步提
出了风险结构的三因素模型,透彻地分析了风险的内涵。他们通过对潜在的损失、损失的大小
以及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三因素进行分析,构成了风险三因素模型,该模型从本质上反映
了风险的基本内涵,构成现代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伴随着对风险一词研究的深入,对风
险监管的研究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各个领域的风险监管进行了研究。Christian
Irgens,JosteinPaulsen[3](2004)以保险业为例,通过构建效用函数方程,对保险业存在的各
类风险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国内研究现状2
国内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国外要晚很多,王育宪[4](1985)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成
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应从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财务三个
方面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钱文彬,孙稚锐[5](2009)以物流金融
风险为研究对象,具体解读了控制型物流金融风险和财务型物流金融风险这两大类风险,并结
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赵晓雷,曹啸[6](2009)以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风
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在上海市中小企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对
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张金隆,丛国栋,陈涛[7](2009)分析了IT外包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
险,并提出应对措施。贺雪迎[8](2010)通过具体分析国外三大著名券商——摩根大通、美
林证券以及野村证券的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并与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比较,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