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与燃烧的条件(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C.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 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