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 PPT课件.pptx

发布:2024-09-22约1.7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的状态。

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二、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

?;2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

3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4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4、用药观察

(1)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2)药物输液滴速

(3)输液外渗

5、输液反应处理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二、坠床跌倒管理

1、病房挂防跌倒标识;

2、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

3、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固定;

4、必要时加护床栏,以防坠床:;

5、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

6、一旦发生坠床跌倒,立即执行坠床跌倒应急预案。

7、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护理部上报,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

?

?

?;四、用氧安全使用管理

1、氧气是一种助燃物质,不要与明火、火星和易燃物质接触。

2、在氧气接口处张贴“禁止烟火”,警示牌。

3、安全用氧,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4、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5、观察用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发绀减轻,心率较前减慢,呼吸困难缓解,精神状态好转等是氧疗有效的反映。

6、定时更换湿化瓶,湿化液每日更换。;五、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

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

(1)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

2)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

(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清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6)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