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pdf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025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5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
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
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
育人功能。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教师应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
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为核心思想。将立德树人作为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引导学生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
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
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
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
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
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简单罗列。
2.体现语文研究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研究内容
教师要明确研究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研究
任务群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
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研究任务,依托研究任务整合
研究情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
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
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
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关注不同研究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研究任务
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
差异,合理安排研究内容,把握研究难度,组织研究活动。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据学生需求提供研究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积累语文研究经验,发展未来研究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
养。注意减轻学生研究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
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研究情境,凸显语文研究的实践
性
研究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
般规律。语文研究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
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研究、
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
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
程和方法。
为了创设良好的研究情境,教师应当利用各种语文研究资
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等相关经
验,增强他们在各种场合研究和使用语文的意识。同时,教师
还应该建设开放的语文研究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
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
中研究语言文字运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需要关注
这些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
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
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