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1737-20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docx

发布:2025-03-08约2.3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

B50

备案号: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737—20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ExaminationofStenotrophomnasmaltophilia

2011-04-15发布2011-06-1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2/T1737-2011

前言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原菌之一,目前没有该菌的检验标准,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辉、黄春贵、邹勇、方苹、段翠兰、郭闯、王习达、陈静、郭立新、刘训猛。

1

DB32/T1737-2011

嗜麦芽寡养单细胞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的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检验程序、操作步骤。本标准适用于鱼类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9.28—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8088—2000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

3仪器和材料

3.1冰箱:0℃~4℃。

3.2恒温培养箱:37℃±1℃。3.3显微镜:10×~100×。

3.4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3.5电子天平:0.0g~500.0g,精度0.1g。

3.6试管:16mm×160mm、15mm×100mm及相应的试管架。

3.7刻度吸管:1mL(具0.01mL刻度)、5mL、10mL(具0.1mL刻度)。3.8锥形瓶:500mL、250mL。

3.9培养皿:直径90mm。3.10接种灯和接种环。3.11手术剪、镊子等。

4培养基和试剂

4.1营养肉汤:按GB/T4789.28-2003中4.8规定。4.2营养琼脂:按GB/T4789.28-2003中4.7规定。4.3血琼脂:按GB/T4789.28-2003中4.6规定。

4.4革兰氏染色液:按GB/T4789.28-2003中2.2规定。4.5鞭毛染色法:按GB/T4789.28-2003中2.7规定。

4.6实验室用水要求:按GB/T6682—2008中三级水的规格。

5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

DB32/T1737-2011

5.1采样数量

对有症状的水生动物,挑选3~5条,至少不低于2条濒死的个体;对无症状的水生动物,按GB/T18088—2000的规定,随机取一定数量的个体。

5.2采样要求

活体或刚死不久的水生动物。5.3采集部位

已知或怀疑有病原存在的组织或器官。对于特殊样品如较大个体,无法采集水生动物整体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作一定处理,但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上岗人员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要求而对水生动物作适当的处理,按照检测项目的检测依据采取合适的水生动物组织。并作好样品的封存。

6检验程序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程序见图1。

待检样品25g(mL)+225mL灭菌营养肉汤

37℃,18h~24h

营养琼脂

37℃,18h~24h

挑取典型菌落

挑取典型菌落

37℃,

37℃,18h~24h

涂片鞭毛染色检验涂片革兰氏染色

涂片鞭毛染色检验

涂片革兰氏染色检验

血琼脂

血琼脂

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

图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程序

7操作步骤

3

DB32/T1737-2011

7.1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225mL灭菌营养肉汤,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于37℃培养18h~24h后取出观察。

7.2分离

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一个,于37℃培养18h~24h,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容易生长,菌落呈针尖状,淡黄或浅黄色菌落。

7.3涂片镜检

将营养琼脂平板上典型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镜检细菌形态和鞭毛着生情况。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染色为极生多鞭毛。

7.4纯培养

挑取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接种血琼脂平板,经37℃培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