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词性的祥解.doc

发布:2018-09-28约8.8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初中语文词性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 、学生、 鲁迅 、《离骚》、 政治 、 文化 。 ①.表示人的:雷锋 、 黄继光 、 同志 、 作家 、 老师 、学生。 ②表示物的: 水 、 山 、 马 、 稻子 、飞机 、 原子 、 计算机 、车辆 、 道德 、文化。 ③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2、时间名词(表示时间的): 比如,春天 、 上午 、星期天 、 母亲节、 刚才。 3、处所名词(表示地点的): 比如,上海、 中国 、远处 、周围 、里屋、 郊区、 4、方位名词(表示方位的): 比如,上、 下 、左 、 右 、前 、里 、外、 旁、 内 、东、 西。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 一些学生 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例如: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 练习: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 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 孩子纯朴的敬礼 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 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一般动词): 比如, 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 坐 、听、批评 、 宣传 、保卫 研究、 停止。 2、心理活动动词 :表示心理活动的 比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想念、打算、希望、害怕、羡慕、讨厌。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比如,使、 叫 、让 、派 、 请求 、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 比如, 能、能够 、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 、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比如,能够解决 ) 5、趋向动词 比如,来 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7、表示存在消失的(存现动词): 比如,在 、存在 、发生、 有、 演变 、 发展 、 生长 、 死亡 、 消失 动词的判断方法: 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 2、标志: “着”“了”“过” 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动词的语法功能: 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大部分能带宾语 例如: 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练习: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标志:能受副词修饰。例如:很勇敢 非常好 格外美丽 能带“的” 例如:勇敢的 美丽的 好的 1、一般形容词:能充当谓、定等多种句子成分。 比如,大 、小、 快、 慢 、好、 坏、 清楚、 干净、 漂亮、 绿油油。 ①.表示性质的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②.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迅速、安静 2、非谓语形容词:不能充当谓语。 比如,男 、正、 副、 金、 银 、中等 、恶性 、彩色、 万能、 唯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