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pptx

发布:2025-02-27约5.9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康复功能评定

第八章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和有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平衡: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

第二节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概述基本概念平衡: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平衡反应:一种自发反应,当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时,即可诱发这种反应,以试图恢复中心在原来的支撑点内或调整到自身稳定状态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映的时间:俯卧位—6个月;仰卧位—7个月;坐位—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位—12~21个月

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支持身体、防止摔倒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评定内容静止状态在不同体位时均能保持平衡,睁、闭眼时能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反应。运动状态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动态支撑面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姿势反射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推力或拉力)作用而发生移动,人体建立新平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评定指标:稳定性指维持身体姿势在最小的摆动范围,摆动范围越小,稳定性越好。对称性指身体的质量平均分布,在站立位,身体质量平均分布在两下肢,坐位下平均分布在两臀。动态稳定性指维持身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平衡的表现方式:4种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曲、伸展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肢体外展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

平衡功能评定定义: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常用方法:观察法—三级分法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定量姿势图法—静态姿势图、动态姿势图

平衡功能分级三级分法,又称Bobath法静态平衡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自我动态平衡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他人动态平衡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重心低,平衡好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大,平衡好稳定角—稳定角大,平衡好摩擦力—摩擦力小时,支撑面越大,平衡越好前庭功能肌力等

评定目的通过评定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前庭功能损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不能负重站立;发热、急性炎症;不能主动配合者

评定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添加标题平衡反映评定添加标题坐位平衡反映添加标题检测体位:病人坐在椅上。添加标题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添加标题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其他部位没有)。添加标题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添加标题

跪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病人呈双膝立位。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没有)。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

迈步反应检测体位:病人呈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诱发刺激:使病人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跨步维持平衡。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前、后、左、右跨步以维持平衡。

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平衡评定:坐位平衡;睁眼站立平衡;闭眼站立平衡双脚前后站立:睁眼;闭眼站立在泡沫塑料垫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