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φ10H7孔的钻床夹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制定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
钻铰H7孔的钻床夹具
专 业: 机械电子工程
班 级: 机电12-2
学 号: 1230120222
姓 名: 肖飞
指导教师: 张学伟
机械工程系
2015年 11 月 20
目 录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2 -
零件图:如图所示 - 2 -
设计内容 - 3 -
序 言 - 4 -
一 零件的分析 - 4 -
1.1 零件的作用 - 4 -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4 -
2.毛坯的选择 - 5 -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6 -
1.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6 -
1.2 加工方法的选择 - 6 -
1.3 制定工艺路线 - 7 -
2. 确定机床设备、工件夹具和量具 - 8 -
3.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 - 12 -
4. 工序 - 13 -
三.专用夹具的设计................................- 24 --
四.课程设计总结 - 26 -
参 考 文 献 - 27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Φ10H7孔的钻床夹具
零件图:如图所示
该刀杆属于轴类零件,结构较简单,但精度要求较高。从零件图的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表面大都由一系列的规则的直线组成,因此选择通用的加工方法即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为:ф22h6轴为中心的加工表面,包括尺寸为M20x1.5的螺纹面,尺寸为3x1.5的退刀槽,尺寸为ф22h6的轴颈,表面粗糙度为0.8, 尺寸为2x0.5的退刀槽,尺寸为ф25js6的轴头,表面粗糙度为0.8,尺寸为1x0.5的退刀槽,尺寸为ф35的轴肩,表面粗糙度为0.8。
2.以轴肩面为基面,以ф22h6轴为中心,加工剩余轴下部分各表面,底面表面粗糙度为3.2,该部分高50mm,厚26mm,长38mm,弧面R=15,圆角R=3。
3. 以轴肩面为基面,加工孔:ф12mm,与轴肩面垂直距离为30mm的孔,ф8mm,与侧面垂直距离为8mm,表面粗糙度为1.6的孔,ф10H7,深度22mm的钻孔,ф8m,与轴肩面垂直距离为40mm的螺纹孔,底面ф10H9的孔,各孔位置具体如零件图所示。
其它未注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6.3,粗加工可满足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先加工轴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剩余轴下部分,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设计内容
1.设计说明书1份(A4纸打印)
2.零件图1张(A3)
3.工艺过程卡一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若干
5.实训报告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机电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机械制造是我们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毕业前对机械制造技术的一次系统复习,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实训,是我们四年的大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让我们为以后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经验。
由于初学能力有限,很多地方做的有误的地方,恳请老师给与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6132车床或CA6140车床的刀杆,它装在普通车床主轴上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弹簧夹头弹性原理 来夹持一些直径较小、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四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 以φ25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的孔,以及其右端面。
2) 以φ55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3) 斜面的加工
4) 拨槽的加工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2.毛坯的选择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车床在加工中的变速虽然不像其它机器那么频繁。但是,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要承受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且它的外型复杂,不易加工。因此,应该选用铸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精度,由于零件的年生产量为5000件已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金属型铸造,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保证精度。
二.工艺规程设计
1.1 定位基准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