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大单元】中古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件(共55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含音频+视频).pptx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大概念:社会变革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022版课标要求
1单元知识结构2历史时序3大单元知识点梳理4大单元建构5中考真题演练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夏商西周时期的更替与社会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更替与社会变化单元内容概述单元知识结构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政治:早期国家产生,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分封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出现甲骨文及青铜器文明;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繁荣局面。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促进实物史料课时关系梳理阶段特征政权演变政权演变促进指导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356年前256年前221年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朝代更迭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8世纪前509年前334年希腊城邦出现罗马共和国建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世界前5世纪中后期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商鞅变法开始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前6世纪佛教创立历史时序
壹政权演变与社会革新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256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桀统治残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纣王统治残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周幽王时,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族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社会革新都城新制度:世袭制新文字:甲骨文亳→殷阳城新制度:分封制镐京新变化: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洛邑夏商西周东周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夏、商、周的更替政权演变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禹死后,启继父位使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甲骨文含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地位:意义: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刻有文字的甲骨
造字特点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貌特征勾画出来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假借: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日田上下明从河柄
目的分封依据分封对象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宗亲和功臣等与分封制有关的各地别称:河北:燕赵之地山西:三晋大地陕西:三秦大地山东:齐鲁大地湖北:荆楚大地江苏:吴越之地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制:将受封者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周王诸侯(宗亲和功臣)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可在封地内再次分封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分封制示意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主要内容
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封国有武王弟康舒的封国卫、商王室贵族微字启的封国宋、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的封国齐、成王弟叔虞的封国晋、周王室贵族召公的封国燕、周公子伯琴的封国鲁等。——摘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西周分封制本质上是松散的邦盟,诸侯国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到了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的疆域变化,以及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