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ppt
中西药物的比较分析
西药促动力药与中药比较药物是单体有效成份;药理作用明确;临床效应是单相的,无综合或多相效应,疗效是快速而确切的;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服,有时甚至迫使停药;选用药物的范围较窄,兼容性差;第5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西药物的比较分析一般认为,胃肠功能紊乱的致病机制是复杂的,受神经、体液、内分泌网络的高度协调的综合调节,胃肠运动生理学表明,决定胃肠推进运动不单单是胃肠收缩,收缩能力的下降或增强不等于推进运动的减弱或增强。例如胆碱能激动剂的贝胆碱(Bethaneche)能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它是一种单纯的胆碱能激动剂,对全胃肠可增加收缩幅度,但无加速胃肠转运及协调作用。因此,增强收缩并不一定就能促进蠕动,也非总能促进胃排空,也不能防止胃食管返流。另外,这类药物,还有许多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第5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西药物的比较分析中药调理胃肠药与西药促动力药比较药物多为复方或单味药,确切有效成份难以决定。药理作用虽有初步端倪,但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临床效应是双向的,多相的或综合的,疗效是显著而全面的。副作用较少,一般不至于停药.选用药物的范围很宽广,相互配伍是深入探索的源泉。第5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药调理胃肠药与西药促动力药比较中医调理胃肠药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其可应用的药物是众多的,如本文所述的总共有六大类,可供选择性很大。尤其根据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药能对胃肠运动起调整作用,原来处于抑制(迟缓)状态的可使之兴奋,反之,原来处于兴奋状态可使之抑制,起到双相或协调的效应。中药在调理胃肠的同时,还能对整个机体的其他病理生理学改变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第5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药调理胃肠药与西药促动力药比较总的来看,中西的促动力药都有其特点,今后的方向是融中西理论于一炉,各取所长,相互促进,研制出有我国特点的高效、速效而副作用少的新的促动力药。第5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验研究FD的动物模型研究FD的动物模型必须符合两点要求:一是该动物应具有消化不良的症候,食欲不振或饮食量明显减少;二是该动物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因此药物造模或直接器官损伤造模均不可取。目前FD的众多因素中,精神因素日益受到重视。郭海军等根据大鼠性情暴躁而易于激怒,Wistar大鼠较SD大鼠更易于激怒,只要给予低强度刺激就能引发大鼠间剧烈打斗的特性,用适度夹尾刺激成功制造了FD动物模型。符合FD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第5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验研究中药治疗FD的实验研究郭光业等以小鼠、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吗丁啉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调胃冲剂对其胃排空、促小肠动力以及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调胃冲剂能增加胃平滑肌的蠕动,加速胃排空功能,其效应与吗丁啉相似;高剂量组可能具有全消化道促动力作用,而中低剂量组和吗丁啉可以减少小鼠排便次数;高、中剂量组对无水乙醇致胃粘膜损伤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孙维峰等研究结果表明升降汤(黄芪、枳壳、白术、干姜、草豆蔻、酒大黄、竹茹、代赭石、槟榔、甘草等)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蠕动,提高小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第5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验研究胡鸿毅等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盐酸喂养制作大鼠FD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给予胃祺Ⅱ号方(党参、黄芪、莪术、枳壳等)、木香顺气丸、普瑞博思和蒸溜水灌胃,28d后观察胃排空、检测胃体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下丘脑中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含量。结果胃排空率A、B、C三组无差异(P0.05),但A组胃排空水平恢复均匀平稳,接近E组(正常组);A组NO、TRH的变化最明显,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B、C组与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祺Ⅱ号方对F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增强胃肠的动力顺应性,并可能对下丘脑中脑肠肽激素有调节作用。第6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展望部分F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胃肠形态学、动力学等检查存在着不一致性其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缺乏科学性、严格性多数报道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阶段,缺乏完全符合对照、随机、双盲等严格科研设计,降低了结论的可信性,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不便于推广,今后结合现代医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