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现状(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谢谢 1、孔102区块蒸汽吞吐试验: 三、大港油田稠油热采试验情况 流度低(0.056) 油藏特点 紧邻底水 油层出砂 采用水力泵化学降粘,螺杆泵化学吞吐、有杆泵电加热油层防砂等多种冷采工艺,均无法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试验效果 蒸汽吞吐后,吞吐第二周期产量及生产时间均比吞吐前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连续生产,解决了油流从地层进入井筒的问题。 2004年在孔102井开展的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初见成效,吞吐第二周期产量及生产时间均比吞吐前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油井连续生产; 2005年油藏评价部开展了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工程研究; 2006-2007年年采油工艺研究院开展了孔102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工作,2008年即将进入现场试验。 试验情况:2005年开展了军19-23、自6-14井和军25-23三口先导试验井的蒸汽吞吐试验,注汽工艺满足了施工要求,注汽参数达到了设计指标,回采后见到较好效果。 / / 供液不足未能正常生产 / / 试油未见油地质报废 军25-23 0.9 2134 4.1 8.96 6.05 3.8 自6-14 2.6 4953 11.3 19 10.3 试油未见油 酸化后见油 军19-23 阶段 油汽比 累计 回采 t 目前日 产量 t/d 注汽后最高产量 t/d 注汽后初期产量 t/d 注汽前平均产量 t/d 井号 2、枣35区块蒸汽吞吐先导试验 注汽设计与实际实施情况对比表 310~335 / 63.5 176.4 17.8 2589.9 实际 340 / 75 200 20 2500 设计 军25-23 332~340 36 73 372 18.1 2007.5 实际 340 40 75 400 17 2000 设计 自6-14 310~330 49 72.5 402 13.4 1908.8 实际 340 40 75 400 17 1800 设计 军19-23 井底 井口 温度 ℃ 干度 (%) 速度 t/d 压力 MPa 周期 注汽量 t 项目 井号 试验认识: (1)通过先导试验的实施,形成了单井点蒸汽吞吐工艺配套技术; (2)通过先导试验,对区块储层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为整体热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3)调研、论证了稠油油藏整体热采开发工艺方式,提出了枣35区块“面积式组合注汽”的新思路,完成了枣35区块整体热采工艺配套方案。 * 稠油油藏开采 技术及应用现状 一、国外稠油开发技术现状 二、国内稠油开发技术现状及取得的主要进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各有1300-1600 亿立方米原油当量的剩余储量,而稠油的地质储量约为10000 亿立方米。巨大的资源量决定了稠油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随着原油价格的持续升高和保持在高价位,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开采成本的降低,稠油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中的作用会日益增加。 世界主要稠油生产国稠油储量与资源量 亿吨 13.5 180 一、世界稠油资源量及开采现状 热力采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EOR工程项目,据统计,目前正在开展的热力采油项目有154个,热力开采的原油产量约达7360万吨。 表1.4 世界主要稠油生产国热采产量(10m) 世界主要稠油生产国热采产量(104m3) 多分支水平井冷采技术 出砂冷采技术 水驱开采低粘度稠油技术 蒸汽驱开采稠油技术 SAGD开采超稠油技术 火烧开采稠油技术 二、国外稠油开发技术现状 1.稠油多分支水平井开采技术 适用条件: 原油粘度不宜太高;直井开采产能低;远离边底水。 应用情况: 该项技术在委内瑞拉的奥瑞克( Orinoco )重油带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已钻井110口,区块最高单井产量达4000桶/天,累积每天生产120,000桶稠油。 2、出砂冷采技术 ●定义:稠油出砂冷采就是不注热、不防砂,利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采出。(出砂冷采是衰竭式开采中最被人推崇的开采方式) ●主要开采机理及特点 一是形成“蚯蚓洞”,提高油层的渗透率 二是形成了泡沫油,给原油提供内部驱动能量 三是上覆地层的压实作用 四是远距离边底水的驱动作用 ◆出砂冷采筛选标准 ◆出砂冷采特点与应用 ▲突出优点:成本低、产能高、风险小。 ▲不利的一面:采收率低,一般为15%左右;另外对油砂的处理是个较大的问题。油砂处理费占开采成本的比例最高。 ▲出砂冷采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是一种较普遍的稠油冷采开发方式。 ◆稠油油藏水驱生产特点 ▲见水早,低含水期短; ▲中期含水上升快; ▲采出程度大多在10-25%; ▲ 5-10%的原油在高含水期间采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