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指导书.docx

发布:2017-05-30约2.9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结构实习(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指导书建筑技术部2015.7.13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为你设计的幼儿园建筑的二层楼板做结构布置,并选取一个结构单元,计算其中的楼板和梁构件。建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单层建筑的同学做屋盖结构设计和计算。二、实习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布置承重墙或柱、主梁、次梁,以及楼板。2、板的结构计算3、梁的结构计算4、绘制梁板配筋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梁的配筋图(1:50;1:25)三、基本资料1、材料承重墙采用混凝土砌块,结构柱、梁、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和钢筋标号和等级自定。2、荷载(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楼面和顶棚自重:查华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工程做法》12BJ1,根据构造层次计算,单位为。(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四、设计要求1.编制设计计算书。2.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附在计算书之后。3.结构平面布置:进行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各构件按类型编号,主梁建议采用横向布置,梁宜贯通,布置应规整,同类型构件截面应尽可能统一。4.板和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采用弹性理论计算。5.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打印,页码齐全。建筑平面较大时,附图可用A3纸打印。计算书中须计算步骤正确、清楚,计算公式、计算简图、计算表格均应编号,并与正文对应。五、进度安排与混凝土构件实验单元同步进行,19周周三前完成并提交计算书。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指导书一、平面结构布置墙柱及梁板布置应根据房间布局和使用要求确定,满足结构合理、实用经济的原则。混凝土单向板跨度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结构布置后可判断板、梁的搭接关系,得到其支座条件、跨度等数据,可绘制计算简图。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板厚 ,(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次梁 ~, ~。主梁 ~, ~。2.板的结构简图示意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 . ()3.荷载计算 板的设计通常取1m宽板带计算,自重部分包括: 楼面构造层 ?×1m=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板厚×γ×1m= 顶棚构造层 ?×1m= 恒载:活载:标准值×1m=设计值总值: = 板的计算简图如下:4.内力计算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则5.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 ()选 钢 筋实 际 配 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 次梁粉刷重×粉刷层每平米重 = 恒载: 活载: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设计值总值: = 3.内力计算α值:β值:其中: 4.正截面强度计算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且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 。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截面1B2CM()() ()选 择 钢 筋实 际 配 筋截面ACV() (=)箍筋肢数、直径实配箍筋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计算简图柱截面一般至少为350×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砌体墙上,其支承长度a=250。则主梁计算跨度: 中跨: (支座中心线之距) 边跨: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