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00MW机组培训教材之汽轮机部分.doc

发布:2017-12-13约11.83万字共1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00MW汽轮机培训教材 2002年 第一版 目 录 汽轮机基本知识 汽轮机本体系统 汽轮机主要热力系统 凝汽器及其辅助系统 旁路系统 辅助蒸汽系统 汽缸快冷系统 凝结水与给水系统 开式水与闭式水系统 汽轮机油系统 发电机冷却与密封系统 汽轮机启动与停运 汽轮机控制与保护系统 循泵房与综合泵房控制系统 循环水与综合水系统 消防系统 附录A 机组危险点控制 附录B 机组热工控制系统 第二篇 汽轮机部分 汽轮机基本知识 第一节 概述 汽轮机(Steam Turbine)是由水蒸汽驱动作旋转运动的原动机,它接受锅炉送来的蒸汽,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 一.汽轮机发展简史 1883年瑞典制造了第一台由喷嘴冲动的单级叶轮汽轮机,功率仅为3.67Kw。1884年英国制成了7.46kW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世界上出现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这些便是现代大容量汽轮机的先驱。 随着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汽轮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单机容量增大的同时,蒸汽参数也向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大机组的单机容量一般在500-800MW,最大单轴汽轮机为1200MW,双轴为1300MW,蒸汽压力一般为16.5-18Mpa的亚临界或24Mpa的超临界,主汽温在538或566℃。大机组一般都配有完善的电液调节保安系统、汽轮机监视仪表和转子应力及寿命检测系统。 中国1956年投运了自己制造的第一台6000kW汽轮机。目前已具备了设计、制造60万kW汽轮机的能力。亚临界机组作为近期的主力机组已逐步过渡到600 MW等级。   从容量等级来说,国产超临界机组从600 MW起步,更大容量应考虑采用1 000 MW等级,对1 000 MW机组选用单轴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有利降低机组造价。从机组参数来说,对首批国产化机组原考虑用24 MPa、538 ℃/566 ℃参数,由于材料技术的发展,国外超临界机组已出现逐步提高蒸汽参数的趋势。我国新研制超临界机组参数应有所提高,如采用566 ℃/566 ℃。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已达30 MPa、610 ℃/610 ℃的水平,目标是1 000 MW等级机组,采用超超临界机组是当今世界火电机组一个新的动向。因此,在我国研制超临界机组的同时可着手开展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准备工作,同样要通过引进技术或合作制造的道路,先建设一座6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示范电站,以掌握机组的设计技术和运行性能,采取超超临界机组的国产化紧跟超临界机组的国产化的技术路线,实现技术上的跨越。 二.汽轮机技术的主要派系 20世纪世界汽轮机制造业竞争激烈,发电用汽轮机仅留下了多级轴流的反动式和冲动式汽轮机。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通用公司、西屋公司及欧洲的ABB公司。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汽轮机制造厂家,均有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也有不少是引进上述三家的制造技术。如制造冲动式汽轮机的除美国通用公司外,还有日本的Toshiba 、Hitachi,法国的Alsthom、英国的通用公司等。中国大型汽轮机制造厂如哈尔滨、上海、东方等,除了继承前苏联、捷克的冲动式汽轮机制造技术外,也多方引进美国西屋、日本日立、法国Alsthom等的技术。 三.汽轮机的系统组成及运行特点 汽轮机组主要包括汽轮机本体(转子、汽缸、滑销、盘车等)、凝汽器、抽汽回热系统、调节保安系统、监视仪表系统、汽水系统、油系统等。 现代汽轮机及其辅助系统一般都采用了先进的监视、控制、保护系统,辅以少量的就地操作,在控制室内即可实现机组的自动启停、系统投停、事故处理。不少机组还装设了专家分析与诊断系统,对机组的运行工况作出科学的分析预测并给出操作指导,以使其工作在最优化的经济状态。 第二节 汽轮机主要技术名词与有关标准 一、主要技术名词 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热量,它比较全面地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的性能特性 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它是一项汽轮机系统性能的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可用于发电厂热力系统的汽水平衡计算或同类型机组间的经济性比较。 汽轮机转子寿命:汽轮机从初次投运到转子表面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时间。 加热器端差:加热器正常疏水温度与进水温度的差值称为下端差;加热器进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出水温度的差值称为上端差。 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凝汽器过冷度: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凝结水温度的差值。 水击(水锤):当液体在压力管道中流动时,由于意外原因(如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或者水泵突然启动或停运及其它一些停运情况)造成液体流动速度突然改变,引起管道中的压力产生反复的、急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水击(水锤)。 水冲击: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