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氧化碳的性质).doc

发布:2017-03-12约5.5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二、 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授课人 尹华武 学校 郧县白桑中学 教学目标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d、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e、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f、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重 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 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一瓶可乐 集气瓶 蜡烛 烧杯 矿泉水瓶 紫色石蕊试液 小花 稀醋酸 锥形瓶 导管 酒精灯 大理石 稀盐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二氧化碳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相互讨论,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收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位学生上台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确实有二氧化碳。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充分把学生的味口调起来,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二、实验探究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展示设计理由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 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学习材料。 学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2、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 三、归纳与整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可乐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板书设计]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的现象及原因: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3.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2)干冰作致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3)光合作用(4)化工原料(5)气体肥料 三、 [名师导学]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的现象及原因: (1)二氧化碳(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用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