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经络学说.ppt

发布:2016-10-30约4.95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经络学说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组成 奇经八脉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运用 十二正经名称、分布、走向 和交接规律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之意。是经脉。 纵行分布、位置较深、有一定循行路线。 络:“网络”之意。是络脉。 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手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络脉 经脉 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 别络 浮络 孙络 十二经脉 名称与分布规律 走向和交接规律 表里关系 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规律 手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 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属腑; 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属脏。 阳经的分布规律: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的分布规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上为手,下为足; 内为阴,外为阳; 脏为阴,腑为阳。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胸 手 头 足 腹 手三阳 足三阴 手三阴 足 三 阳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足三阴 手三阴 手三阳 手 足三阳 足 腹 胸 头 手 太 阴 肺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足 太 阴 脾 经 足 阳 明 胃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足 少 阴 肾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足 厥 阴 肝 经 足 少 阳 胆 经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 手 手 足 胸 头 头 头 足 足 胸 胸 记忆歌诀:一肺二大三是胃,四脾五心六小肠; 七膀八肾九心包,三焦胆肝依此详。 三 奇经八脉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督脉——“阳脉之海”;与、髓、肾有密切关系。 任脉——“阴脉之海”,与女子妊娠有关,“任主胞胎”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同妇女月经有关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督脉 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任脉 l.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 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 之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 带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 (2)主司妇女的带下。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感应传导作用 调节机体平衡 说明病理变化 知道疾病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经络学说临床上运用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