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拔高训练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docx
2025年
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拔高训练)
1.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
2.考古发掘宋代墓葬时,在辽人的墓葬里发现了辽人备茶(汉人习俗)的壁画,在人的墓葬里发现了汉人火葬(辽人习俗)的琉璃棺,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间习俗没有任何差异 B.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
C.民族之间的仇恨逐渐扩大 D.北宋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
3.北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些交流()
A.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政权的并立与社会动乱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宋仁宗时,梓州(隶属四川)已有几千家机户,从事丝织业生产。丝织品产地以江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材料现象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B.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南方纺织业发展繁荣 D.南北方纺织业技术差异大
5.数据统计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的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北宋(1045年)
赋税(贯)45095000
南宋(1196年)
赋税(贯)14319000
A.宋朝经济的发展 B.江南经济的开发
C.人民的赋税繁重 D.经济重心的南移
6.画在以前是贵族用来装饰宏伟建筑的道具。隋唐时期盛行壁画,以彩色为主。从五代至宋,金碧山水衰退,墨绘日益发达,卷轴画逐渐取代壁画,成为平民出身的官员可以携带享乐的道具。材料中“画”的演变历程反映了()
A.贵族阶层丰富绘画类型 B.印刷术的发展进步
C.艺术作品迎合社会需求 D.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7.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宋朝的节日非常丰富,有传统大节元旦、中秋、冬至等传统大节,也有“天庆节”“天圣节”几个官方设立的节庆日,每当节日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贩夫走卒皆喜气洋洋。这说明宋代()
A.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B.综合国力十分强盛
C.节日的政治属性浓厚 D.中外交往十分频繁
8.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说明四大发明()
A.代表着我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B.使我国的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D.推动西方文明发展和欧洲社会转型
9.“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区域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对畏兀儿采取册封、联姻等笼络措施”。材料反映元朝边疆治理的智慧是()
A.因地制宜 B.军事征服 C.订立盟约 D.和亲联姻
10.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11.元朝时期,有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等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程朱理学的发展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繁盛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12.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13.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的保障、社会变革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政府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
材料二: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