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方案.pdf
第一章项目设计方案
非现场执法模式是路政管理机构对公路“治超”执法手段的创新。该模式弥补目
前公路“治超”手段单、打击力度有限以及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方
面的不足,也是对公路路面执法强有力的补充,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能够有效的避免执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非现场执法”最大和最直接的优点在
于能够减少执法人员和违法行为的直接接触。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固定超限运输违
法事实,然后事后追究,则堵闹检测站(点)或执法现场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
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违法人员在接受处罚时,由于事
实清楚,证据确凿,减少了争议,减轻了少数违法行为人与执法人员的对抗情绪。
能够有效的实现“治超”资源共享。“非现场执法”弥补了路面监控的空当,提
高了管理效率,有效的保护了路产路权,执法人员通过在重点路段设置的前段检
测点,实现了对公路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与分析,解决了必须建立固定治超
站的不足,节省了定的投入,并将“非现场执法”所采集的超限超载信息与公
安交警、交通运政等部门实时共享,更有利于公路大数据的建立以及给道路交通
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数据。
项目建设必要性
全国集中治超以来,各地陆续建设了批治超检测站点,它们作为路面联合执法
的重要载体,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未有个完善的信息系统相联系,检
测站点各自孤立作战,路面执法和源头治超相互脱节,基础信息和管理资源不能
共享,不仅使得初期大规模设置检测站点的功效大打折扣,更少极大地影响了集
中治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统筹建设个互联共享,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全
面性车辆超限监控网络,对于推进治超长效机制建设极为重要。
依托这网络,不仅可以推动科学检测,规范执法,有效抑制公路“三乱”,整
合和优化配置行政执法资源,还可以对限载车辆起到长期的法律威慑作用,
甚至扩充功能使之逐渐成为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的基础网络,打击非法经营业户的
侥幸心理,及时把控和消除各种非法运输经营行为。
项目内容
本工程施工包括的主要内容:称重检测系统+抓拍系统+数据平台
本投标人将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及批准了的图纸及有关文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本投标人将提供系统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系统运行手册、维护手册、工艺手册、
软件手册、工具、备件及全面的培训等。
项目目标
安全目标:制订严密的安全保证措施,杜绝一切人身、行车、设备责任事故,保
证施工期内负伤率为零。
文明施工目标:科学管理、生产有序、团结协作、多方配合、保护环境及原有设
施、场地整洁,争当文明施工先进企业。
环保目标:遵守国家、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确保不污染、不破坏原有环境。
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方案以以下资料为编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