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启大桥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崇启大桥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金东兵
(江苏省崇启大桥建设现场指挥部)
摘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关系到桥梁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介绍崇启大桥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成功经验,包括钢筋加工绑扎、垫块预制定位、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及工后检查等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厚度 控制
1 工程概况
崇启大桥是上海至西安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南起崇明岛陈家镇,跨越长江口北支,北接宁启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21.028公里,由4.544公里跨江大桥和16.484公里接线组成。跨江大桥主桥采用102米+4×185米+102米国内最大跨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南、北引桥水上段均采用50米跨整体悬挂拼装混凝土节段梁,陆上段采用30米跨现浇箱梁。
2 厚度控制措施
崇启大桥地处长江入海口,大风频发,冬季气温较低,雨雾频繁。桥位区江水氯离子含量高达16000mg/L,腐蚀性强。复杂的气象、水文条件、较高的盐度及频繁的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混凝土构件采用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而海工混凝土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格外严格,保护层厚度不得出现负偏差,这就大大增加了保护层控制的难度。为有效提高崇启大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我们主要从钢筋加工及垫块预制、模板制作及安装、钢筋绑扎及垫块定位、混凝土浇筑、工后检查等五个关键环节来介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
2.1 钢筋加工及垫块预制是保护层控制的基础
钢筋在制作车间采用专用机具加工成半成品,并分类编号、堆放。在立柱及墩身钢筋加工中严格控制内箍尺寸,保证内箍准确。弯曲内箍钢筋时,先反复修正使之符合设计尺寸和形状,作为样板使用,然后再进行正式加工生产;在预制和现浇箱梁钢筋加工中,严格控制构造筋和拉勾筋的加工制作,保证半成品的尺寸和形状。
保护层垫块的制作及选择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关键之一,根据不同部位制作了不同规格的“梅花形”垫块。垫块采用专业精制模具加工,用高强砂浆制作成型,有效控制了垫块的几何尺寸和自身强度,为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创造了条件。同时,“梅花形”保护层垫块采用创新的“点接触”替代传统的“面接触”,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2.2 模板制作、安装精度是保护层控制的前提
立柱、墩身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由专业厂家加工生产,进场后均进行了预拼装,以保证模板制作及安装精度。
模板拼装完成后先用法兰螺丝松紧风缆调正,再用经纬仪结合垂球法检校,保证墩柱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吻合,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预制梁模板安装中,严格把握模板倾斜度及倾斜方向,使模板不得偏向一边,保证上口尺寸准确、不偏位。底部用对拉杆螺丝拧紧,侧模上部采用内撑和拉筋相结合进行上部加固,保证模内尺寸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现浇箱梁模板施工前进行预压,预压结束后根据测量高程进行模板调整,然后测量、检查、再调整,确保模板就位准确不变形。安装模板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或造成垫块移位。模板安装后,加强对垫块复查,如有损坏及时进行更换。
2.3 钢筋绑扎及垫块定位是保护层控制的保证
在墩、柱施工中,首节墩、柱预埋钢筋定位牢固及准确是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另一关键。
为了保证首节墩、柱钢筋定位牢固、准确,在墩身施工时,根据预埋主筋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定位;为保证立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在钻孔桩施工时,就严格控制钢筋笼下放等工作,保证其中心不偏位,立柱施工时,根据其中心准确调整好钻孔桩伸出钢筋,保证调整后的钢筋笼中心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为了增强墩、柱钢筋骨架的刚度,增加了箍筋,并将箍筋与主筋焊接成整体。对于其他标准节段,每隔4道箍筋进行一次主筋和箍筋之间的点焊连接,以增强钢筋骨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便更好的控制保护层。为了确保钢筋定位精度,高墩身施工时,还在钢筋骨架内设置了定位劲性骨架;现浇箱梁钢筋绑扎中,提前在底模上按各种钢筋的设计位置放线,照线绑扎,腹板钢筋安装时,通过预先制作好的标准木条来固定腹板保护层位置。预制箱梁的钢筋骨架在固定胎模上绑扎成型,钢筋安装时,采用定型样架来控制倾斜度。
钢筋保护层垫块定位是整个保护层控制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立柱施工时,立模前在主筋上每隔一米均匀设置四个垫块;立模后再次检查钢筋笼是否对中,如有钢筋偏位,通过加密垫块进行调整。墩身、现浇箱梁、预制箱梁钢筋骨架上按梅花形布置垫块,纵、横向布置间距不大于1m,为防止钢筋整体骨架挠度变形,翼缘板、底板的垫块适当加密。垫块用两根铁丝绑扎,将其牢牢固定在主筋上,绑扎扎丝必须绞紧,垫块不得出现倾斜、下垂现象,并保证每个垫块和模板结合紧密,确保垫块处于最佳受力点上,从而发挥垫块的最大作用来确保保护层厚度。同时要特别注意,垫块绑扎尾丝一律朝钢筋骨架内侧按倒,严禁向外伸入保护层内。
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