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学检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线虫
一、形态
(一)成虫:
1、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雄虫多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2、原体腔(protocoele)或假体腔:无上皮细胞
3、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组成
4、消化系统:消化道完整,组成:口孔、口腔、咽管、肠、肛门;消化腺
5、雌雄异体;生殖系统:雄虫的,单管型; 雌虫的,多为双管型
(二)虫卵:
卵圆形,无卵盖
卵壳:由外向内为卵黄膜(受精膜)、壳质层、脂层或蛔甙层
二、生活史
1、基本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
幼虫发育需4次蜕皮(molting)、移行
2、生活史类型:
(1)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型):需中间宿主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以组织线虫为主,如:丝虫
(2)土源性线虫(直接型):不需中间宿主
以肠道线虫为主:卵产生后不久即具感染力,如蛲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虫卵,如蛔虫、鞭虫;卵在外界孵出幼虫并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如钩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最大的肠道线虫
一、形态:
1.成虫:圆柱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体表具细横纹,两侧有侧线;头周可见品字形唇瓣;生殖系统:雌性为双管型,雄性为单管型,尾端向腹面弯曲,交合刺一对
2. 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向内依次为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
二、生活史(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成虫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唯一终宿主:人 寄生部位:人小肠 蛔虫寿命:一年 离体阶段与途径:卵、成虫随粪便排出 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环境发育3周为感染期卵
三、致病(幼虫移行和成虫寄生)
1.幼虫 = 1 \* GB3 ①蛔虫性哮喘或蛔蚴性肺炎 = 2 \* GB3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3 \* GB3 ③异位寄生
2.成虫(主要致病阶段)
①掠夺营养、破坏肠粘膜,消化道功能障碍
②并发症:(钻孔习性):胆道蛔虫症 、蛔虫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肝蛔虫病
= 3 \* GB3 ③超敏反应(IgE):荨麻疹、皮肤瘙痒、蛔虫中毒性脑炎
四、实验诊断: = 1 \* GB2 ⑴病原学诊断依据是粪便中查出虫卵或虫体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沉淀法
= 2 \* GB2 ⑵ 痰中查蛔蚴
五、流行
1.世界性流行,主要流行于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2. 传染源:粪中含受精蛔虫卵的人
3. 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①产卵量大②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蛔甙层)③生活史简单④感染方式多样、简单,极易传播⑤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完善的卫生设施 = 6 \* GB3 ⑥未经处理的人类粪便
六、防治原则:
1、查治传染源(病人、带虫者):阿苯哒唑、甲苯咪唑、伊维菌素等;2、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3、加强粪便管理、管好水源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1.形态:成虫:形似马鞭,尾端钝圆,雄虫向腹面环状卷曲,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盖塞(非卵盖)
2.生活史: = 1 \* GB3 ①成虫寄生部位:盲肠(定居于肠壁),亦可在结肠、直肠、回肠
= 2 \* GB3 ②感染期:感染期虫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在泥土中发育3-5周)
= 3 \* GB3 ③幼虫直接在肠道中发育为成虫 = 4 \* GB3 ④感染途径:经口 = 5 \* GB3 ⑤无体内移行过程
3、致病: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可使肠壁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出血等慢性炎症,严重者可致贫血或直肠脱落
4、 诊断: = 1 \* GB3 ①粪检查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
= 2 \* GB3 ②虫卵小,易漏检得阴性结果是应连续检查3张涂片
防治:甲苯咪唑、阿苯哒唑,需反复治疗
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头端膨大(头翼);口周具3个小唇瓣;咽管末端形成食道球;雄虫:后端卷曲“6”字形;单管型 雌虫:长纺缍形,尾尖直;双管型
2.虫卵:无色透明,不对称三角、D形,一侧凸出,一侧较平;卵壳由外向内:蛋白质膜、壳质层、脂层;卵内:含蝌蚪期胚胎
二.生活史:
1.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回肠下段2、感染途径:肛门--手-口途径、接触或吸入、自身重复感染(逆行);3.感染期:感染期卵 4.雌虫在交配后,夜间肛门括约肌松驰时爬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