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介绍武汉大学.ppt

发布:2019-05-08约3.18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学校简介 学校科系 学校环境 师资力量 校徽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 创新 下一页 创办人:张之洞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门。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改名为武汉大学 下一页 现校歌(代) 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下: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难,明日作栋梁,明日作栋梁。” 校名拾趣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 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天下。 返回 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部】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艺术学系   【社会科学学部】   信息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WTO学院 社会学系   【理学部】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工学部】   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HOPE护理学院   【独立学院】东湖分校(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生命科学与化学、工学、艺术设计等11个学院) 返回 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拥有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