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技术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工程技术方案
钢筋工程是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工序,也是主体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1)梁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柱墙上部接搓部位凿毛处理→人工清理杂物→绑扎梁钢筋→弹放底层钢筋位置及预置孔线→摆放绑扎底层钢筋→自检→互检→交接检→电工配管→自检、专检(看是否有高于板筋)→支设马凳及绑扎上层钢筋→铺设马道→支放垫块→安放固定预留洞模具→施工缝封挡→自检、互检→报监理隐检→交接检。
2)柱墙筋位置绑扎工艺流程:弹放位置线、模板 50线—→预检验线—→检查调整立筋位置—→立筋搭接及钢筋机械连接—→自检、专检(合格则打上标记)—→调整柱立筋垂直—→绑扎箍筋—→安装上部控制立筋位移的控制筋—→安装保护层垫块—→自检报验—→专职检验—→报监理隐检—→与模板施工人员办交接检。
2、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1) 所有钢筋交叉点有20 #或22 #铁丝绑牢。绑扎扎丝长度严格控制:
2)梁、柱绑扎铁丝丝尾朝向梁柱心,板、墙绑扎铁丝丝尾与受力筋弯钩一致。
3)梁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弯钩叠和处应沿受力筋错开设置绑扎,箍筋要平、直,规格间距依照图纸,丝尾朝向梁、柱心,同时梁箍筋伸入柱中一个,梁两端箍筋距柱筋外皮 50㎜。
4) 梁、板钢筋先弹线后绑扎,钢筋弯钩朝下,保护层垫块到位。弯矩较大钢筋放在较小的外侧。
5)剪力墙外围钢筋的交叉点全绑牢,双向受力筋交叉点均须绑牢。且墙水平筋与柱箍筋间距 20㎜。
3、钢筋接头选择
(1)梁板受力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
①对于 d≥φ16的梁板受力钢筋采用套筒接头;②由有钢筋接头上岗证的操作工人连接套筒,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连接,工程中每批接头应按规定复试成品中切取3个试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所有取样及复试工作均要有工程监理人员或甲方人员到场。③钢筋工长及质量员负责对所有接头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对存在:接头处有套丝不严密、丝扣裸露过多或过少、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大于钢筋直径的 0.1倍或 2 mm的予以剔除,保证用于工程的接头均为合格品。
= 2 \* GB3 ②本工程主体结构历经雨期及冬期,为保证质量及现场施工安全,加强雨期防雨、冬期防冻、防火措施;
(2)钢筋直螺纹连接
①钢筋直螺纹用于直径≥16的受拉钢筋连接,本工程接头性能等级采用B级标准,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及接头的延性,其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达到或超过钢筋母材的抗拉强度。参与接头连接施工的操作人员、技术及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参加直螺纹加工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持证上岗。对用于工程的直螺纹套筒进场后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时存档备案。
②连接钢筋时,检查连接套出厂合格证并对套筒及全部连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剔除或补强。直螺纹连接套的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 1.10倍。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试件作接头性能试验,按要求进行检验及评定,合格后填写接头拉伸实验报告,及时归档,钢筋予以隐蔽。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钢筋的检验
1、钢筋进场时现场材料员核验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物资要有相应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资料归档到现场)钢筋进场后,现场试验人员立即按规范取样送试,钢筋复验通过后,方可使用。
2、材料的堆放和保护:根据现场场地实际情况,材料进场后,在指定地点,架空堆放并挂牌标识,注明使用部位、规格、数量、产地、试验状态等。材料堆放场地地坪作硬化处理,2%坡向排水明沟。直条钢筋支架采用 3米长10号工字钢,钢翼缘上 500mm间距焊接钢管作隔断,按一根原材 4道放置,钢筋存放区搭防雨棚,避免雨淋锈蚀。
(二)钢筋加工
(1)钢筋配料单编制:熟悉图纸,准确及时编制钢筋配料单,细化钢筋配筋,做到钢筋下料时预留机电洞口一次绑扎成型,不切割结构钢筋,消除土建和水电结构施工阶段机电洞口任意切割现象,确保结构安全及水电预埋位置准确。
(2)粗直钢筋切断:在工作平台上安装标有尺寸刻度线的钢板(3mm厚)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档板(角钢上打眼自拱螺丝固定)以控制钢筋下料的准确。钢筋切断遵循先短后长,同规格根据不同长度搭配统筹排料的原则,减少损耗。
(3)钢筋弯曲成型:Ф10以下箍筋采用手摇扳手手工制作,其余钢筋机械弯曲成型制作。
(三)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地下室墙筋间距:利用定型卡具在加工平台上制做符合标准要求的横向、竖向梯子筋,绑扎墙筋前按模板 50线控制准确,绑扎在各段墙处。
2)板筋间距:底筋:在模板上弹放钢筋位置线,严格按线绑扎;面筋:参照底筋位置准确绑扎。
3)箍筋间距:在梁两侧钢筋双侧划线,梁两端箍筋距柱外筋的外皮50mm,且支座内设一道箍筋。
4)主筋位置:梁:对于四肢以上箍筋,上下主筋制作钢筋卡具,且在卡具水平钢筋端头接触模板处点防锈漆,二排钢筋与一排钢筋之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