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综合(西医)考试大纲.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医学综合(西医)考试大纲
1、 考试范围: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
2、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3、 考试时间:180 分钟
4、 考试分值:300 分
5、 考试题型:概念、简答
6、 结构比例: 生理学 (90 分)
病理学 (90 分)
外科学 (60 分)
内科学 (60 分)
生理学
一、绪论
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手段
2、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3、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细胞膜转运方式(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转运、主动转运、
胞吐和胞吞)。
2、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
电位的传播、细胞兴奋性及其变化。
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
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理化特性和免疫学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3、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体内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4、ABO 和 Rh 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四、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泵
血功能的评定。
2、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和化学感
受性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8、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肺顺应性、肺表面
活性物质),、肺通气的评价指标(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
通气量)。
3、气体的扩散,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氧和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及
其影响因素
5、呼吸中枢,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氢离子和低氧对
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和胃肠激素。
3、唾液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4、胃液的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
空及其调节
5、胰液和胆汁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6、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7、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
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
呼吸商;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4、体温及体温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Cl-、HCO-3、H2O、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
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K+、H+和 NH3 的分泌,肾糖阈和球馆平衡
的概念和意义。
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
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九、神经系统
1、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和营养性作用;、电突触
传递,经典化学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
电位特征和产生机制,突触可塑性;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
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和分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
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和中枢的
易化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
能和区别,内脏痛和牵涉痛;眼内光的折射和眼的调节,视网膜的感
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感光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和感
受器电位,色觉、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人耳的听阈和听
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
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反应。
3、运动单位、最后公路、脊髓休克概念,屈肌反射和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