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
表面积计算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容积和容积单位 ?
?
?
?
?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和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
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16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赵 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27-29页例1、例2,练习五第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若干,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孕伏新知
1.欣赏下面图形,找出是长方体的图形。
2.学生相互交流:观察这些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的概念,探索和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2.能正确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自主学习
1.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3.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框架的几条棱是否相交一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合作交流
1.为什么这些图形是长方体?
2.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五、精讲点拨
长方体的特征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就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条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六、巩固提高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
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 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 12 条棱和 8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8厘米
24厘米
2、判断:
(1)黑板的表面是长方体。 ( )
(2)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 )
(3)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只能是长方形。 ( )
(4)长方体的长、宽、高不能相等。 ( )
(5)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一定都是长方体。 ( )
(6)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
(7)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