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
篇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 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本族语就使本民族的语言。通常可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民族以外的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学科的性质: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教学。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的学生占大多数)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母语和目的语、汉语间的对比)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教学 小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分为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理论基础(提供依据和支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文化学—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育学、心理学—作用于方法和途径。学科理论 A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 B:应用理论(四大环节、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教学实践 是教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对外汉语1.初创阶段(1)1950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最早)1958年,(2)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2,巩固阶段(1)1962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是对外汉语教学进入巩固阶段的标志。(2)教材《基础汉语》、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的教材。
语言的基本特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1)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包括形式与内容。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2)语言符号的形式—语音;内容—意义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通过组合和聚合规则来运转。 启示:(1)要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2)要有系统的观念: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3)语言教和学要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与语言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和表现。启示:
(1)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训练抓听说读写技能以培养交际能力。(2)总结语言教学中规则,教师总结要与学生自觉总结相结合。
3、语言具有生成性。有限的材料、有限的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启示:(1)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2)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学会举一反三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启示:(1)交际工具是本质功能,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不能仅仅教授或学习语言知识,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能力,最终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不同民族的思维能力是一样的,但是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东方人注重感性,西方人注重理性。启示:(1)学好目的语,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2)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课堂中尽量用目的语进行教学。不借助学生母语媒介。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启示:理解语言必须理解该语言反映的语言社团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启示:(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正常人都能掌握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2)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共同之处。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定义:语言能力:(乔姆斯基)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法规则体系。与形式结构有关,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脱离外语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交际能力:(海姆斯):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说、写的表达能力,又指听、读理解能力。主要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语音方面:(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3)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2.词汇方面 (1)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每一个词造成困难。(2)带有鲜明汉文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