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doc

发布:2018-10-08约12.32万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 PAGE 专业资料分享 《 民事诉讼法 》 教 案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谢丽珍 2009年7月28日 第一章 民事诉讼概论 本章提要:掌握解决民事纠纷的几种主要制度,理解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适用范围和区别广义上和狭义上的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纠纷的解决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从字意上讲,民事诉讼,指的是民事纠纷的主体,请求国家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但是,在法制社会,这种活动为国家法律所规范,活动的主体、主体的行为、活动的过程等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否则,所谓的民事诉讼就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因此,从法律上讲,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诉讼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有如下几个特征:1、民事诉讼的主体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2、民事诉讼所解决的纠纷是民事纠纷。3、民事诉讼的基本的内容,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关系。4、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由若干个诉讼阶段组成。 二、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所涉及的个体权益而发生的争议。它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是源于不同的民事主体,对同一民事权利或民事权益有不同的看法或主张。 从总体上看,各类民事纠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民事纠纷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地位是平等。第二、民事纠纷的主体对自己的民事权利享有处分权。 三、解决民事纠纷的几种方式 民事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当事人自己、社会及国家三种渠道。由当事人自己解决民事纠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避让,二是和解。由社会介入解决民事纠纷,方式主要也有两个:诉讼外调解和仲裁。由国家介入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只有一种:民事诉讼。与其他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具有如下特点:1、纠纷的解决者是代表国家的法院。2、纠纷的解决过程有严格的程序。3、纠纷的解决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 四、民事纠纷与解决民事纠纷方式的适应性 作为社会矛盾之一的民事纠纷,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到有效的解决,需要有针对其特点并能与解决民事纠纷核心问题相适应的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的存在。 第一、民事纠纷解决的有效性,在于其与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的相适应。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特点的某一类民事纠纷,比较适用于某一类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来解决。 第二、各类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具有消除纠纷、解决争议这一相同的目的,但在具体的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不同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则发挥着不一定相同的作用。 第三、当事人要求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观目的,对当事人选择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与民事诉讼参与人诉讼活动,调整法院与诉讼参与人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制度化的结果。民事诉讼法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专门用于规范民事诉讼制度的民事诉讼法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广义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包括民事诉讼法法典,而且还包括宪法、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民事诉讼制度的规范。 二、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第一、从民事诉讼法在法律体系的地位来看,民事诉讼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部门一样,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第二、从民事诉讼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它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从而决定了民事诉讼属于独立的部门法,它不依附于其它法律部门。 第三、民事诉讼法确定的内容来看,它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是民事审判程序制度,确定了法院和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从作用上讲,宪法对各个基本法的制定和运用都有指导作用,此点对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运用应当体现宪法的精神和原则。2、从内容上讲,宪法所确定的与民事诉讼法有关的原则或制度,相对是比较概括或抽象的,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就应当将这些原则或制度具体化,3、从效力上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基本法之一的民事诉讼法应当服从宪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内容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等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等民事实体法(经济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等)的关系,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