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电子表格 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识电子表格》说课稿
文山市平坝中学 谭锦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历史性意义。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EXCEL,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EXCEL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二年级全一册》。本课是EXCEL学习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初识初识电子表格》,主要内容是启动EXCEL、建立新工作簿、保存工作簿、使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和排序。为以后系统深入的学习Excel打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Excel是继学习Word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第二个组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软件,更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能否对Excel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取决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我将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操作。他们对于新鲜的、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求知欲望强烈,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利用情景导入,并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让学生至始至终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并以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训练、自学、探究性操作,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熟悉Excel的启动、退出;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工作簿的建立、设计及保存。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合作学习,感受计算机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电子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及保存”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电子表格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求和、求平均值公式的使用。
2、排序和填充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四、我对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由于我校学生是从七年级才开始零起点学习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不扎实,因此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原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并把设置字体字号和插入剪贴画等内容推迟到下个课时讲授,而把数据的排序和重命名工作表等内容提前到本节课讲授。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采用以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中发现、操作中感悟、交流中理解。
1、情景导入法
布置一个学生短时间无法完成的比较复杂繁琐统计任务,并展示传统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导入新课,介绍我们今天要学的软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2、任务驱动法
这一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始末。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生成绩统计表”的中心任务,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很轻松的就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能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的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足见“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中,为了很好的解决制作“学生成绩统计表”这一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带着任务自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电脑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完成了意义建构。
3、协作学习法
以2个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反馈矫正
下面谈谈我对本课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即:
引入课题——新课内容——反馈矫正——布置课后任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