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及板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声 声 慢
教学设计
临江一中 姜雯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词人生平及有关背景材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
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美,体悟情感,感受艺术表现力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知人论世,深刻体味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知人论世;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其次作为重点内容,探讨意象对传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鉴赏方法。再次,要在唯美的情境之下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探究体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唯美动人的音律之下,我们仿似看到了一位婀娜的女子,娇羞迷人却又愁情满怀。歌中主人公到底是何人呢?——李清照。
她就是有着千古才女、万古愁心地位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
(一)、作者生平简介。(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二)、听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
2、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 eq \o\ac(○,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eq \o\ac(○,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找出相关诗句,体会意象,感受意境。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 “风”有何象征意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
追问三:“雁”有何象征意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