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 我的教案11、《蝙蝠和雷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蝙蝠和雷达教案 我的教案11、《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公司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我谨代表公司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2008年是公司“加快发展,做强主业,打造精品,实现跨越”的关键一年。我公司班子围绕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谋划,制定对策,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不放松。一条是强化内部机…
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的教学,它是一个将复杂的教学…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蝙蝠和雷达(生齐读课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想不想看看蝙蝠和雷达是怎样的?
2、分别出示图片,问:关于它们你知道些什么?(激励:你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你真是爱读书的孩子!)
过渡: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大家把书翻到42页,快速浏览全文,在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联系的语句下面画上横线,完成后举手示意。 2、抽生汇报
3、生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1)、出示第一处。(这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这句话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过渡:还有能说明它们之间联系的句子吗? (2)、出示第二处。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把这两处的意思说清楚吗? 过渡: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三、学习第三段
课文哪段讲了这一内容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吧!这次读老师有要求:默读第三
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想想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边读边标记。
1、生自读。 2、抽生汇报。 3、指导朗读。 认识关联词“即使 ??也??”这是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可是、然而、却”。
3、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呢? (1)生练读 (2)汇报读
过渡:读到这儿,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师引读: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生接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课文4——6段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4——6段,完成这个表格。 四、学习4——6段
1、出示要求:先自读4——6段,口头填表。再跟同桌交流、然后填表。 2、抽学生汇报,老师归纳填写。只填重点词
3、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读一读,亲自感受一下这三次实验吧。齐读4、5段。 师引读: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它是用( )。 5、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老师这儿有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看看细心的你会发现什么?)
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汇报句子
1、快速默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