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中国的科学术与文化.doc

发布:2017-03-01约1.1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讲解】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一、主要成就 成就 概况 影响 备注 四大发明 造纸术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古代书写材料演进:商代甲骨—西周青铜器—春秋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 廉价耐用的纸张代替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科技成就 印刷术 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火药 ①唐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 ②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③两宋广泛使用于军事 ①结束欧洲的冷兵器时代,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用于航海 ①促进了远洋航行; ②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引发了西方殖民扩张 数学成就 十进位值制 ①逢十进一; ②春秋战国出现算筹计数法 ①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②中国是最早使用的国家 数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相关 《九章算术》 ①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 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东汉) ①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珠算 ①算筹;②珠算 ①明清随着商业繁荣得到普及和发展; ②明朝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等 天文成就 赤道坐标 战国石申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①比黄道坐标更易描述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 ②中国是最早使用的国家 天文历法不断进步与中国的农业文明有关 《石氏星表》 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具,后人据石申原书辑成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天文观测仪 浑仪:至迟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简仪:元代郭守敬改进 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历法 夏朝:《夏小正》,保留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商朝:“殷历”,使用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最长的纪日方法 春秋: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录 西汉:有世界公认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元朝:郭守敬编成《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①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②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农学成就 《氾胜之书》 西汉、氾胜之 与农业文明、“重农抑商”政策及农学家的辛勤耕耘分不开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著作 《农书》 元朝、王祯 《农政全书》 明末、徐光启 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 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提出经络学说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奠定之作(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针灸疗法:不吃药,用针刺或火灼) 医学发展与历代帝王注重长生不老和经济发展有关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医圣)著,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著,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1、经济: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为科技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2、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制度较先进,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3、民族:各民族之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不断并加强。 4、外交:明清之前,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科技相互交流。 5、治学: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有智慧和创新精神。 三、中国古代科在明清衰落的原因(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及其启示 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欧兴起,中西科技差距拉大。 1、内容科技上,中国侧重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等;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 2、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我国科技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 3、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度意识。而西方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以及医学、天文历法等方面。而西方 5、从影响看,推动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