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院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护理差错事故、患者跌倒/坠床、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护理投诉、暴力事件等。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科室按照职责和权限,负责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科学处置,依法规范:依据科学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医院护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总指挥,副主任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科室护士长。应急指挥中心设在护理部办公室。
(二)职责
1.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协调各方面资源,指挥应急处置行动,做出重大决策。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2.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指挥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
-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收集、汇总事件信息,及时向总指挥汇报。
3.成员职责
-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信息报告,组织本科室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配合应急指挥中心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三)应急工作小组
1.应急救援组
-由各科室护理骨干组成,负责现场患者的紧急救治和转运。
-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信息联络组
-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事件信息,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及外部相关单位保持联络。
-及时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确保信息畅通。
3.后勤保障组
-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药品等保障。
-确保医院水电、通讯等设施正常运行,满足应急工作需要。
4.善后处理组
-负责对事件中的伤亡人员进行善后处理,包括家属安抚、理赔等工作。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理人员过度劳累。
-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全,通道畅通。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防滑垫、扶手、呼叫系统等。
(二)预警机制
1.监测与信息收集
-各科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设立护理安全举报信箱和电话,鼓励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
-定期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如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预警分级与发布
-根据监测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护理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分级,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和四级(一般)。
-一级预警由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发布,二级预警由护理部发布,三级预警由科室护士长发布,四级预警由科室护理组长发布。
-预警发布后,相关科室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事件报告
1.报告时限
-护理人员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科室护士长报告,科室护士长在接到报告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