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从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践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学科交叉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术研究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术研究与实践脱节等。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1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
(1)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其起源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在这一时期,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和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行政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科的诞生。此后,公共管理学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学派和理论。
(2)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面临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任务,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为政府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据《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公共管理人才。
(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行政管理领域,我国政府逐步建立了以法治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公共政策领域,我国政府推出了许多重大政策,如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等,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成果。同时,公共管理学科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我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了这场自然灾害。
1.2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
(1)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公共管理学科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超过10万人。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涵盖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
(2)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学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每年发表的公共管理相关论文数量都在千篇以上。此外,我国学者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3)在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普遍重视公共管理人才的应用,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比例逐年上升。以城市管理为例,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通过引入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1.3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意义
(1)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公共资源分配等。公共管理学科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据统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在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公共管理学科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例如,在扶贫工作中,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被广泛应用于项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