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19-2017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docx
DB3301
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
DB3301/T0219—2017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2017-11-30发布2017-12-30实施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301/T0219—2017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杭州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民政局、杭州钱塘公益研究院、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卫平、张韧、杨婷婷、汪明岳、刘国翰、胡勤燕、张晶、张鑫、茅海军、陶姗。
1
DB3301/T0219—2017
国际化社区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际化社区的申报、评价、评价内容等。本标准适用于国际化社区的评价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际化社区
以一定地域为基础,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
4申报与评价
4.1申报
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所在街(镇)提出国际化社区评价认定申请。
4.2审核
区、县(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街(镇)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符合要求的,报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4.3评价
4.3.1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国际化社区的评价工作。可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价。
4.3.2对国际化社区的组织机构、国际化资源运用、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社区活动、标识标牌、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环境、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4.3.3采取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现场核验、走访居民等形式,按照《国际化社区评价表》(参见附录A)逐项进行评价。
4.3.4国际化社区评价每隔3年复评1次,对复评未达到要求的社区不再继续认定为国际化社区。
2
DB3301/T0219—2017
5评价内容
5.1组织机构
5.1.1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建立PDCA循环管理机制,明确人员、职责。
5.1.2制定社区国际化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发展整体目标、发展步骤、具体措施等,明确发展定位。
注:PDCA循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
5.2国际化资源运用
5.2.1社区及其所在街道区域内具有能提供国际化生活配套服务的设施或机构,如:进口商品超市、涉外保险金融、涉外中介、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疗服务机构等。
5.2.2整合社区及其周边国际化社会服务资源,提供可以满足社区中外居民在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等多样化文体活动需求的服务。
5.3服务设施
5.3.1社区配套用房面积不低于每百户50m2,且总面积不低于350m2。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区域清晰、功能合理。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场所能得到有效保障。
5.3.2有相应固定或相对独立场地的综合服务窗口,能提供一口式受理服务。
5.3.3设有活动中心、健身场馆、图书室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室内、室外活动场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及时,无损毁。
5.3.4建有居家养老、卫生(计生)、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儿童之家”等服务网点。
5.3.5设有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公共厕所内至少设1个轮椅专用厕位。设有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的要求。
5.3.6设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场所。
5.3.7公共服务和活动设施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公共设施能耗实行分户计量,计量器具的配置和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法制规定,保证计量准确。
5.4服务人员
5.4.1有服务外籍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具备英语或其他外语沟通的能力。
5.4.2社区工作者应参加各类专业能力培训,专职社区工作者每年接受国际化服务相关培训不少于10课时。
5.5社区活动
5.5.1建立社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如社区外语角,社区世界文明交流角等。
5.5.2组织开展中外传统节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