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经济大事记.pdf
中国计划经济大事记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中国计划经济大事记
统购统销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
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所谓“计划收购”被
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11月15日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
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后来国家又对棉花、纱布和食油实行了计划收购和
供应。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
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
政策被取消。
公私合营
1954年9月2日,政务院第223次政务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
条例》。条例第九条规定合营企业受公方领导,由人民政府主管业务机关所派
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
公私合营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没收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财产之后,1950年代初期,针对民族资本家和私营个体劳
动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运动。到195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
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59%上升到63%,合作社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
的4%上升到5%,公私合营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12%上升到16%;私
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则由1954年的25%下降为16%。全国私营工业有3000余户
转为公私合营。
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政府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提
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稳定了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逐步缩小历史上遗留下来
的过大的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到1958年,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已经缩小到
1930~1936年时的水平。因此,从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实物形态变化看(即从同
等数量的农产品可换得工业品的数量看),从抗日战争开始至1950年期间扩大
的剪刀差已基本上消除。
1958年以后,除了政治动乱的时期外,政府继续采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
格,降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基本稳定供应农村的工业品零售价格等措
施,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进一步缩小。据统计,1978年同1950年相比,农产
品的收购价格提高了107.3%,而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仅提高了0.1%。同
期,供应农村的工业品零售价格水平仅提高了9.8%。因此,工农业产品交换比
价1978年比1950年缩小了53%。也就是说,农民换回同等数量的工业产品,
1978年可以比1950年少拿出53%的农产品;或者说,农民用同等数量的农产
品,1978年要比1950年多换到112.7%的工业产品。
大跃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
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
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大跃进是在1958至1960年上半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利用充裕的劳动力和蓬勃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和农业
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在农业上的突出表现是各地的“高产卫星”以及
建立“人民公社”,工业上则以“大炼钢铁”和大型水利建设为代表。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七千人大会召开。这次会议,对纠正“大跃
进”的错误,是一个转折的关键。
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认为:“大跃进”运
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
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
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
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三线建设
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
决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
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
国在中国东南